第247部分(第1/4 頁)
習慣了暖氣到南方都會覺得冷,因為南方沒有暖氣,一到冬天就得靠空調製暖。
帝國在未來極大可能要面臨極寒環境下的作戰,在極寒環境下的取暖裝置研製上也有一些進展。
最沒技術性的,就是燒炭取暖,放一個跟垃圾桶一樣高的鐵筐,把大塊大塊的木炭放進去,鐵框上到處都是洞,士兵往邊上一站就暖和了,木炭可以持續燃燒好幾個小時,宿營時定時加就可以了。
不過陸軍要求說需要一種多燃料取暖爐,這種取暖爐必須要做到安全、有效,同時能使用各種燃料,像什麼汽油、煤油、煤炭、木炭,甚至是木材。
目前已經成立了專門的設計小組進行研究。
隨著一百萬新兵的入伍,各大軍區都展開了熱火朝天的練兵行動,而對軍官的培養也在緊鑼密鼓的展開。
二十個裝甲師的編制也在逐步進行,這些裝甲師都是從甲種師改編而成,從摩托化改編為機械化。
13式戰車的生產也進入了產量化時期,由於沒有面對全面戰爭的危險,因此製造速度也不是太快。
13式戰車量產之後有個好處,那就是13式戰車的底盤可以拿去製造自走炮,對於自走炮的研究已經進入了一個關鍵階段。
陸軍火炮研究院與陸軍戰車研究院聯合研究自走炮,兩個研究院的人員實際上不是太多,不過經過幾年下來的培養,也有一大批的新人正在飛速成長,研究力量已經提升了許多,相比當初的一窮二白,現在初步有了許多應急性人才。
中國完成統一之後,這些應急性人才則要開始向真正的高階人才演變了,帝國現在雖然還是在很多領域缺少應急性的人才,但更缺乏高階人才。
兩個研究院在經過了近一年多的研究,在研製出了多種自行火炮的效能都達不到要求後,不過在原理上卻是有了極為熟練的掌握。
自走炮是一種全新式的陸軍裝備,沒有什麼可以提供借鑑,夏鈞也不是太急著要造自走炮,因此也沒給研究院什麼提示,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慢慢摸索,以培養他們的研究能力。
8月13日,陸軍火炮研究院在陸軍戰車研究院的配合下,終於成功的將一門75mm反坦克炮安裝在了13式戰車的底盤上,經過測試後,其效能讓人驚喜。
13式戰車底盤是中型坦克底盤,裝上一門輕輕的75mm反戰車炮,為此還有大量的空間,因此在戰車前方還加裝了一挺機槍。由於不需要太厚的裝甲,因此重量從26噸的13式戰車降低到了18噸。
這種自行反戰車炮可以攜帶85發穿甲彈,以及15發高爆彈,穿甲彈是用來反戰車的,高爆彈是用來支援步兵的。
相比之下,13式戰車所攜帶的高爆彈則比穿甲彈更多,因為戰車在對決的時候,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打出那麼多的炮彈,多帶穿甲彈也是浪費,而且戰車在未與對方決戰時,主要用途就是支援步兵,因此多攜帶高爆彈。
而自行反戰車炮則離前線有些距離,不一定能直接看到戰場,因此攜帶的高爆彈數量小,因為減輕了發動機重量,同時又加大了油箱,因此這種自走反戰車炮可以行駛530公里。
所裝備的7mm反戰車炮可以在1000米外擊穿76毫米鍛壓鋼板,在500米外穿透100mm鍛壓鋼板。
反戰車炮是一種在二戰期間非常流行的火炮,由於造價低,加上二戰期間的反戰車手段比較單一,因此反戰車炮十分流行。
當前的中國陸軍確實也需要一種這樣的反戰車炮,以應付可能出現的蘇聯戰車,以及日本戰車。
蘇聯此時還沒有得到美國提供的戰車技術,不過日本卻開始研製戰車了。
二戰是運動戰,自行火炮大放光彩,而牽引式火炮則比較不好用了,因為機動性不夠好,生存能力不高。
這款75mm自行反戰車炮是一款比較成功的反戰車炮,其效能之優異,足以應對當前所有國家的戰車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陸軍決定裝備這種75mm自行反戰車炮,這種反戰車炮被命名為‘02式75mm反戰車炮’,意為帝國二年研發。
陸軍隨即決定採購500門這樣的反戰車炮,將這種反戰車炮的生產線確定下來。
同時陸軍在對火炮研究院所設計製造出的81mm迫擊炮的適用非常滿意,也決定大量採購這種81mm迫擊炮以裝備到連級、營級單位。
這種81mm迫擊炮被命名為‘02式81mm迫擊炮’,同樣意為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