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第1/4 頁)
首先是農業上往上發展,這是帝國的策略之一,再則是開始在北方建設工業群,像機械製造業這些重工業開始部分向北方轉移,把重工業分散開,別被人一鍋端了,重工業保住,一個國家的戰爭能力就不會下降。
北方的基礎工業要先建設,從而開始建設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完善之後,再是工業向北方轉移。
像戰車製造廠,已經在東北開設分廠了,敢把戰車工廠建到東北,夏鈞自然是有自信心的。
日本和俄國未來都得往後退,想打到東北來門都沒有。
東北軍區的實力是各軍區最強的,因此夏鈞也沒把什麼東西都往東北地區塞,萬一出了麼蛾子,只能造戰車不能造飛機和其他東西也沒用,這就杜絕了叛亂的可能。
不過戰車的研發卻是要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可能要轉移到四川去,那裡絕對安全,完全不可能遭到轟炸什麼的。航空技術研究則要搬遷到河南去,不過杭州也保留一個。
這些重工業的分佈是一個國家的戰略問題,國防部已經開始調整了,把這些重工業向各省擴散。
重工業的分散,也能帶動各省經濟。
……
1917年底,美軍已經登陸歐洲,德國進行了近五次進攻,都以失敗而告終,德國魯登道夫及興登堡也因為意見不合而翻了臉,互相說了些齷齪話語,最後雖然和好,但難免有了一絲芥蒂。
美軍登陸歐洲後,協約國開始謀劃反攻事宜。
隨著美國的力量不斷到達歐洲戰場,德國在兵力上已經不佔優勢了,在物資方面也不佔優勢了。
人口、經濟上更不佔優勢。
可以遇見的是,以這樣的局面發展下去,德國終將是要失敗的。
夏鈞則給德國軍方送去了更多的物資,而且售價也下降了很多,夏鈞還以私人身份為德國軍方寫了一封信。
信中夏鈞充分肯定了德國的戰鬥力,同時表示中國不願參與戰爭,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剛從半殖民國家中脫離出來的國家,雖然在高階軍事上有所發展,但軍備基礎非常薄弱,無法支撐曠日持久的戰爭。
同時夏鈞還表示,也許有一天中德雙方會有合作機會的,因為德國是唯一一個與中國沒有利益衝突的發達國家,同時中德的友誼是利益所不可替代的,中國不會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而出賣朋友,做出落井下石的行為。
夏鈞在大打感情牌,因為他知道德國軍方就算是戰敗,未來也會再次奪取政權的,德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在一戰之後將會十分高漲。
此時中國參戰,確實也分不到什麼利益,還不如不摻和。
不過夏鈞卻是預料到,日後極有可能會在戰爭分到不少好處,特別是在海軍方面,對此夏鈞表示很淡定。
在千呼萬喚之中,俄國十月**終於在十一月開始了。
十一月,俄歷是十月,也就是十月**開始了。
俄國共產黨在彼得格勒發動了政變,武裝奪取首都的行動很快就取得了勝利,俄國臨時政府立即調集軍隊,試圖奪回彼得格勒,同時封鎖了對彼得格勒的物資供應。
俄國內戰終於爆發了。
這次內戰讓俄國臨時政府措手不及,完全沒有預料到竟然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同時俄國臨時政府更加忽略了共產黨的煽動力。
俄國士兵多是從農村徵召來的,都是貧苦民眾,共產主義對他們來說吸引力非常大,不僅僅是這些貧苦民眾對於共產主義認識不足,不知這是一種完全不具備操作性的制度,更主要的是俄國內部社會階級矛盾劇烈,貧苦人民過得非常苦,而那些資本家、地主、官員卻過得非常富裕。
中、高階級沒有給低層階級人民一個起碼的生活保障,紅眼病是必然的,但也是因為差距實在過大而導致的必然。
雖然說俄國臨時政府已經要開始改革了,錯不在臨時政府,而是沙俄時代所遺留的問題,但臨時政府卻是要為此埋單的。
溫和的改革總是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見效的,加上軍事上的失敗,民眾對臨時政府也開始抱失望態度。
因此俄國的**爆發得非常劇烈,儘管臨時政府封鎖了彼得格勒的物資供應,但這並不能阻擋**的腳步。
工農**風暴迅速席捲了俄國,俄國臨時政府之前用武力鎮壓**,而蘇俄也開始用‘紅色恐怖’打壓資產階級。
無畏誰對誰錯,只是爭權奪利。從正統角度上來說,俄國臨時政府才是正義的,同時走的也是比較正確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