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部分(第1/4 頁)
俄國的教育,此時就是忠君、中俄友好。
而在中國的教科書裡,並未有什麼中俄友好。
給俄國人從小灌輸中俄友好的思想,是為了讓中國以後更好的擠奶,從而不會被反抗。
此時的俄國還沒有到富裕得可以開殺的程度,中國還在養這頭北極熊,因此這頭北極熊不斷的供養下,看上去越來越肥。
這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宣傳作用。
新俄國民眾的生活方式是對蘇聯民眾宣傳的重點,也許傳單上說那些什麼一戰戰敗是**的原因,或者鼓吹尼古拉二世是好皇帝等等這些都可以被蘇維埃政權所駁斥,但新俄國民眾的生活狀況被蘇聯民眾得知後,以及中俄聯軍打來時可以享有的福利知道後,反抗也就輕微了,因為這些東西在他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了。
在蘇聯人看來這是很好過的日子,但實際上也就是一個溫飽而已,一個不愁吃穿的狀態,在中國早就過時了。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人們不是僅僅吃飽肚子就可以的,這對於落後國家來說確實是如此的。
但在一個發達國家,人是有攀比的。
當別人有了這個東西,我們也肯定要有的。
這種攀比很多時候被一些人認為是錯的,但其實他們才是錯的,這種攀比是社會必然,你跟不上就無法享有社會上的一些資源。
例如在二十一世紀,一戶人家僅僅能夠維持溫飽,而家徒四壁,那麼有誰願意把閨女嫁過去呢?父母願意,人家閨女也不願意啊
說到根本性的問題,也就是女人。
女人會跟什麼樣的水平線上的人好好過日子。
當社會上普遍都無法溫飽的情況下,女人的選擇不多,吃不飽飯也只能跟著這個男人。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先進的生產力未必可以讓民眾比落後生產力時代更幸福。
一切只在貧富差距問題。
在餓肚子的威脅下,蘇聯民眾確實對新俄國的物質條件很嚮往。
這不就出問題了嗎?
若是尼古拉二世之前被*掉了,蘇聯統一了俄國,那麼結果就是再苦也沒太大的對比性。
畢竟那是其他民族,不和你在一家子裡過日子的。
但尼古拉二世的新俄國不一樣,還是會和他們一起過日子的,是否等於說,迴歸尼古拉二世的懷抱,就能獲得相應的物質生活條件?
答案是肯定的
只是一個基礎生活物質保障,俄國的需求加十倍中國都能輕鬆生產出來,這些基礎的物質並不值多少錢。
問題是這些物質所產生的效應是巨大的,價效比是很高的。
空軍一邊轟炸,一邊又播撒傳單,這給蘇聯民眾所造成的衝擊力是很大的。
同時對於蘇聯的生產破壞性也是很大的。
蚊式轟炸機轟炸半徑一千五百公里,是當前世界上轟炸半徑最遠的飛機,而中俄打到了高加索地區,以高加索空軍基地的延伸能力,足以打擊到大部分的蘇聯版圖,蘇聯的重工業在轟炸開始的頭三天就遭受到了慘重的損失。
近八百家工廠被炸燬,同時到處的鐵路、公路、橋樑都成了轟炸目標,雖然轟炸不可能把整條鐵軌都炸掉,但只要炸掉一部分馬上就會使交通癱瘓幾天,甚至是十天半個月。
特別是橋樑最傷,炸掉之後起碼得幾個月才能修復,不過搭個浮橋還是可以的,但不牢固啊
當摧毀的道路點多了,會使俄國突然陷入一個生產癱瘓狀態,即使是一天,損失也是非常慘重的。
何況還不止一天。
這種轟炸會使生產陷入一種惡性迴圈的萎縮狀態。
比如說農業生產,這個季節要施肥的,結果肥料運不到目的地,沒辦法施肥了,農作物減產了。
農作物減產,災荒更嚴重了。
人都沒心思去幹活了。
蘇聯境內突然遭到大規模的轟炸,馬上驚動了英美國家。
但這是蘇俄內戰,又不好明確的干預,而且這是尼古拉二世的新俄國國防軍的轟炸行動,和中國沒有一毛錢的關係,有什麼事找尼古拉二世說去。
尼古拉二世自然不買英美的賬,他算是恨透英美了,怎麼可能按照英美如意的想法去做,英美是要支援蘇聯,一心想要分裂俄國。
蘇聯面臨的如此嚴峻的問題,英美國家不得不高度重視。
首先意識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饑荒的可能性,斯大林為了解決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