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猜。七歲的李訥在江青的薰陶下,此刻成了“名角”。李訥會唱京戲,來一段《打漁殺家》,一派江青風度,會博得一片掌聲,連毛澤東也誇獎她:“訥訥成了我們陝北小名旦羅!”江青呢,在一旁用嘴哼《隆格里格》,用這“口琴”代替京胡,為李訥伴奏。聽見毛澤東誇李訥,她得意地笑了。
形勢越來越嚴峻,帶著孩子行軍諸多不便。毛澤東和江青商量,讓李訥隨著中央機關一些家屬、子女一起,東渡黃河,到山西去。組織上安排李文芳照料李訥。
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毛澤東在致長子毛岸英的信中,這麼寫道:①
①《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
岸英:
告訴你,永壽回來了(引者注:即毛澤東次子毛岸青,當時從蘇聯回來),到了哈爾濱。要進中學學中文,我已同意。這個孩子很久不見,很想看見他。你現在怎麼樣?工作,還是學習?一個人無論學什麼或作什麼,只要有熱情,有恆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你給李訥寫信沒有?她和我們的距離已很近,時常有信有她畫的畫寄來,身體好。我和江青都好。我比上次寫信時更好些。這裡氣候已頗涼,要穿棉衣了。再談。
問你好!
毛澤東
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
這裡提及的李訥“和我們的距離已很近”,便是指李訥託寄在山西。李訥畫的畫,使毛澤東在戎馬倥傯中得到欣慰。
毛岸英是一九四六年從蘇聯回到延安的。他隨中共中央宣傳部撤離延安,來到陝北瓦窯堡一帶。
在轉戰陝北的那些日子裡,江青的職責仍是照料毛澤東的生活。
有一次,中央機關轉移到陝北靖邊縣王家灣,這個小山村只十幾戶人家,貧農薄老漢騰出兩間半窯洞,其中一間給毛澤東和江青住。毛澤東、周恩來、任粥時、陸定一要開會,只能在毛澤東的窯洞裡開會。毛澤東要江青避開,因為這個會議是軍事會議。江青不得不搬到別處去睡,被臭蟲叮得渾身又紅又癢。江青憋了一肚子氣。在她看來,要她搬出去,要她迴避軍事會議,無非是那“約法三章”在起作用。
對這類事,江青非常敏感。有一回,毛澤東起草好一份電文,她想看一下,毛澤東當即收了起來,使她頗為難堪。
在不斷的宿營、行軍、再宿營的流動生活中,從一九四七年十二月起,到一九四八年三月,毛澤東總算得到暫時的安定,一直住在陝北米脂縣的楊家溝。
楊家溝也是一個小村莊,但是比王家灣要大,二百來戶人家。看中這個小村,是因為小村不靠大道,來往的人不多,不易暴露目標。另一樁原因,是小村裡有個“扶風寨”——地主莊院。這“扶風寨”在陝北那窮山溝裡,是難得的“豪華型”窯洞。屋外,一排玻璃走廊,頗有氣派。屋裡,那窯洞四壁,竟漆著淺綠色油漆!那炕的四周,居然還雕龍刻鳳……毛澤東和江青,就被安排住在“扶風寨”裡,住了四個月。這個連地圖上也找不到的小村,一時間成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一九四七年底,就在這個“扶風寨”,中共中央召開了重要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這個報告,毛澤東反反覆覆,改了好多回。最後交給江青謄清。毛澤東關照她在謄抄時,要做到“五不”,即不要寫錯字,不要寫草字,不要寫怪宇,不要寫別字,不要寫簡宇。這清楚表明,毛澤東非常看重這份報告,以求付印時不錯一個字。這篇報告,後來被收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確實,這篇報告極為重要。毛澤東指出,中國已到了歷史的轉折點:
“人民解放軍的主力已經打到國民黨統治區域裡去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在中國這一塊土地上扭轉了美國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匪幫的反革命車輪,使之走向覆滅的道路,推進了自己的革命車輪,使之走向勝利的道路。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個偉大的事變。這個事變所以帶著偉大性,是因為這個事變發生在一個擁有四億五千萬人口的國家內,這個事變一經發生,它就將必然地走向全國的勝利。……”
在這裡,毛澤東把蔣介石稱為“匪幫”了,毛澤東笑謂,蔣介石咒罵共產黨為“共匪”,罵了那麼多年,一次又一次地“剿匪”,如今輪到“原物奉還”,稱“蔣總統”為“匪”了!
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