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軍的探雷器不管用了。民兵經常在敵人必經之路上埋設絆雷,敵人被石雷炸怕了,不敢再走大路,民兵們就在敵人可能走的小路上埋石雷。有一天民兵在高家村西大路邊的河灘上佈下了石雷陣。拂曉,偵察員報告說敵人進山了,民兵趕緊掛好雷弦,便上了四周山頭,打冷槍,引敵人上鉤。敵人好像聽民兵們的調遣,沒走大路,專沿河灘往前走。這樣一來,正好陷入民兵佈下的石雷陣,日偽軍一下死傷50餘人。
小路上也有地雷,敵人便專走地堰、田野,有時甚至從河水裡走。根據敵人行動的變化,民兵便把石雷設在地堰和田野裡,還把拉火管用蠟封起來,把石雷布在河裡。
有一天傍晚,駐高家村的西海軍分割槽司令部突然收到了情報員由小廟據點傳來的情況,說第二天有一部分日軍路過高家村北面的杏山,到夏邱堡據點去。西海軍分割槽決定由民兵配合主力部隊打伏擊。第二天清晨,民兵很早到了杏山,在山腳下布好了連環雷。這種雷的特點是隻要踏響一顆,一連串的地雷都爆炸。同時,還在附近的長嶺頂上備好了滾雷。時間不長,約有200多名敵人進入了伏擊圈,主力部隊首先從兩側打擊敵人。慌亂中,敵人踩響了好幾顆雷,往回逃竄,民兵馬上放滾雷。頓時,幾十顆滾雷沿著早已整修好的長嶺斜坡,飛速翻滾而下,在敵群中爆炸,結果八路軍和民兵大獲全勝。
在游擊戰的實踐中,民兵逐步創造出石雷的多種用法。從拉雷、絆雷開始,逐步發展到連環雷、子母雷、前踏後響雷、水雷、膠皮雷、竹筲雷和滾雷等40餘種。
地雷的埋設也有很多花樣。門上設門雷,鍋裡設鍋灶雷,雞窩裡設雞窩雷,甚至桌子的抽屜裡也佈下地雷。敵人進村後,推門門炸,捉雞雞窩炸,翻箱倒櫃也都有被炸的危險,整個大澤山區成了石雷的世界。在對敵作戰時,民兵把石雷由防禦武器變為進攻武器,帶著地雷襲擊敵人,進行飛行爆炸。有時還把地雷埋到敵人的據點裡,送到敵人的操場上、飯堂裡,搞得敵人惶惶不可終日。
有一次,民兵得知華卜據點的敵人搞了一批機器,便決定來一個飛行爆炸,夜襲華卜據點。當夜,民兵挑選了18名精幹的小夥子,靠近了敵人的據點,有的摸崗哨,有的扛機械,有的佈設地雷,一氣折騰了近一個小時,把機器全部扛了出來。當敵人發現後,民兵們早已轉移,而敵人在慌亂中又踩響了據點周圍的地雷。
1943年夏秋之交,敵人在7天之內連續對大澤山區進行了3次“掃蕩”。前兩次均被八路軍主力部隊擊退。敵人為了進行報復,在第七天又從大澤山區周圍近20個據點,糾集了日偽軍3000餘人,進行拉網合圍。得到這一情況後,西海地區武裝委員會便召集十幾個村的民兵進行戰鬥部署。連夜作好了反“掃蕩”的一切準備,在公路、田野、山坡、樹叢、葡萄架下及河裡,大擺地雷陣。第二天,鬼子分五路向大澤山進犯。民兵以麻雀戰引誘敵人進入雷區。結果地雷接二連三地響起。這一天,敵人走了不到10里路,卻留下了250多具屍體。太陽偏西,敵人只好往回逃竄,但在回駐地的路上,又陷入了民兵設下的地雷陣。
就是這樣,在整個大澤山區,民兵以麻雀戰配合地雷戰。只要敵人一進入根據地,便“時時槍聲響,處處地雷炸”。有的偽軍說:“不長鐵腦袋,別再想到大澤山裡去!”
在山東的其他地區,也廣泛地開展了地雷戰,同樣取得了重大成績。海陽民兵也以地雷戰聞名於整個山東。他們根據鬥爭的需要,創造了10多種地雷和36多種埋雷、設雷方法,從簡單的鐵雷、石雷、拉雷、絆雷,發展到複雜多變的飛行雷、馬尾雷、防潮雷、子母連環雷、慢性自燃雷等等;從單一的沿路埋雷,發展到村村設下“地雷宴”,門上掛雷,草堆藏雷,家家有雷,人人會佈雷。在抗日戰爭期間,僅海陽一地,就湧現出“模範爆炸村”3個,民兵“爆炸英雄”、“爆炸大王”11名。萊蕪縣李念林爆炸隊,在章丘至雪野的公路上埋設了8個釘子雷,一次炸死炸傷敵人30多名。沂南縣在1945年5月的反“掃蕩”中,共打死打傷敵人231人,其中被地雷殺傷的有97名。在平度東北杏廟村,只有百來戶人家,同大田的日偽軍據點僅隔一條河,該村的民兵以500個地雷擺開地雷陣,與大田之敵隔河對峙,敵人始終不敢進犯。
地雷戰給日偽軍造成巨大的傷亡和心理震撼。偽《新民報》因此驚呼:“踏進匪區,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願親人早日養好傷”
八路軍的游擊戰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包括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