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僅僅是一個寬敞的大廳、一個丹室、一個打坐用的靜室,還有一間典籍存放的書房,如此而已。
如果說有異常,便是不知這深入山腹的洞府是如何取光。找不到一個明顯的光源,卻滿室亮堂堂的,纖毫畢現,與天光無異。
林閣帶著他進入書房,裡面典籍也不甚多,多是一些道書之類,但有大半,李珣卻是從未見過。
“這裡有《靈犀訣》全本,以及我往日的心得,一會兒我傳你法訣,日後便可到此修煉參考。嗯,你有什麼想說?”
李珣此時臉上的表情非常之精采。
他看著書架第二層上,滿滿一排的諸如《靈犀訣初探》、《入境心得》、《感應記錄》等等書冊,心中百感交集,酸甜苦辣一擁而上,嘴上漫聲應道:“只是不想這一門法訣是如此複雜……”
“靈犀訣入門難,鞏固難,大成卻易,只看你有沒有那心思。想來,你能花上七年去攀峰,便能花上七十年去入門吧!”
李珣平定心緒,躬身應道:“必不負師尊所望!”
林閣淡淡地應了一聲:“那拜師之禮也不必了,只有你有心便成。今日之後,你就來此修行吧,明日我為你傳授入門之法,之後自行修煉即可。每月再將你所有疑問不懂的事報上來,我來為你解答。”
林閣說完,隨即便傳了他進入此地的法訣,再讓他出去。
李珣喏喏而退,只是才到門前,林閣又問了一句:“你‘化氣篇’修到哪裡了?”
“只到了‘東海沉碧水’的收勢,近日正準備流轉元氣,聚丹衝關。”
“噢?這進境卻是不錯。本來我還想助你衝關,但既然已是水到渠成之事,也就不必急切,以免壞你根基。你且去衝關,衝關之後再來此修行,效果更佳。”
李珣又應了一聲,見林閣再無話說,便退出門外。臨去之間,他向裡面看了一眼,只見林閣臉上那慵懶無謂的神情,又深重了幾分。
李珣心中一動,卻隨即便被無法抑制的狂喜充滿,再想不到其他事情:“靈犀訣,已是我掌中之物了……還有兩年,兩年……”
他翻身上了懸崖,峰上殘陽如血,映得千里浮雲,亂閃霞光。照在他臉上,也赤紅一片。
冬日的連霞山,有著“霞映千山雪”的景緻。每至大雪封山的時候,清晨、傍晚的霞光,映著山頭上的白雪,彩光流溢,瑞氣騰騰,在觀霞峰上,一眼望去,便能見到霞光如海,波濤奔湧,無窮無盡的奇觀。
據說,明心劍宗有一門“披霞劍訣”,便是從此景中得來,乃是宗門內一等一的應用法門,劍起處,有“彈指一揮間,丹霞幾萬重”的美譽。
李珣還修不到這般的高等劍訣,但這並不妨礙他的觀瞻。
昨晚才做完功課,單智便登上門來,扯著他要到觀霞峰上,去看“霞映千山雪”的景緻。
當時李珣還奇怪,他怎會有這種雅興,而到此時才知,原來看景雖真,卻不是看天地之景,而是看人景。
原來,今日是祈碧師姐修習“披霞劍訣”的日子。據單智的情報,她陷在一個關口已有三個多月了,所以近日常會到觀霞峰上觀看景緻,希望能激發靈感,突破高原階段。
而單智把李珣拉來,應該只是找個名目,以應付祈碧師姐的質詢吧。
說又說回來,祈碧師姐的溫柔性情,卻是整個明心劍宗都知道的。而在她眼裡,單智也好,李珣也罷,不過還是些不懂事的孩子,就算明知這理由牽強,也不會責怪。
所以這個時候,單智便可光明正大地以欣賞風光的理由,欣賞美人如玉劍如虹的景緻。
同時,李珣的心情也是不錯,像披霞劍訣這樣的高層次劍訣,李珣一貫嚮往之,兼又因為他對“雲”、“明”複合的“霞紋”理解深透,才看了幾眼,便陷入劍訣的奧妙之中。
明心劍宗的禁制法門,每一類都對應著一門特殊法訣,都是具有完備體系的法訣系統,雖然只是反映了明心劍宗的博大法門的一角,但還是透露出其中一以貫之的核心。
李珣年紀雖小,卻是連清虛也讚賞有加的,是對宗門禁制研究的大行家,他欠缺的只是系統的認識而已。
正式入門拜師已有兩個月,系統的知識早就補了過來,此時說他是三代弟子中禁制研究的第一人,絕不為過。
李珣觸類旁通,發覺披霞劍訣中也有不少霞紋禁制的影子,尤其是在守勢,其紋理更是貫通一氣,讓李珣很容易就能看明白。再舉一反三,攻勢中的細碎脈絡,也在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