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2/4 頁)
形容,這種情況就像是網路的伺服器和個人電腦。張濤心中一動,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沙中世界”?
當年釋迦牟尼曾說過,一粒沙中有三千大千世界,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說,一粒沙子中有三千個像人類這樣的世界。
問世間的沙子有多少?
那麼可以想象大千世界會有多少?
張濤覺得自己目前的這種情況確實極為奇怪,很明顯,自己意識中還有無數個小自己,如果小自己中又有無數個小小自己,而小小自己中更有無數個小小小自己……那樣的話,倒是真的和所謂的“沙中世界”大是相像。
張濤不自覺地有點頭大了,以他目前的這點見識,還真不瞭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張濤本想把狂刀和傲劍找出來問問,沒想到叫了幾聲卻沒有一點回音,不知道他們躲哪去了,也只好作罷。
好在張濤也不是那種愛鑽牛角尖的人,想不通的事情就不去想了,專心致志地做起自己的事情來。
以張濤的大腦做這點事情本來就是小菜一碟,現在大腦分身千萬之後就更簡單了,其計算速度比之以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完全是以幾何級數地向上遞增。
幾乎只是一念之間,張濤就已經記下了所有人的各種特徵,同時也調配好了最適合各人的進修方向和方法。
不過這只是理想狀態,事實上做起來自然是會多少有點出入的,而張濤本人也沒有想過要做到那麼完美。雖然他的意識允許他這麼做,可是他的能量卻不允許。
現實中,張濤按他自己的想法,先將在場的二萬三千六百九十三人,分成了五個年齡段,以十五歲以下為一個年齡段;十六到二十五歲為一個年齡段;二十六到四十為一個年齡段;四十一到六十五為一個年齡段;六十五以上為一個年齡段。
之所以這麼分,那是因為從張濤心眼掃描下來的情況看,十五歲以下的,骨胳、心智還未定形,改造起來比較容易。只要其人本性好,天分高,張濤便會傾力培養,力求使其能文能武;天分稍差的,張濤則在文武兩者中擇一而授。
十六到二十五歲的,由於骨胳、心智大都已經長成,改造相對不易。這個年齡段中的人,學武是晚了那麼一點點,但學文卻是正好合適。
所以除了幾個天分特別高的,張濤打算多費一番手腳幫其改造以外,絕大多數張濤是讓他們學文。
二十六到四十這個年齡段,不論是學文還是學武都已經太晚,但卻是創業的最佳年齡,要說只是學上一兩門創業的輔助技能,那倒是正好合適。
四十一到六十五這個年齡段的人,已經錯過了人生的黃金時期,基本上只能是做做小孩子們的老師,憑他們多年的經驗給小一輩們一點點幫助。
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就只能是退休了,如果實在不甘寂寞的話,也可以打打太極拳,跳跳舞之類的。
接著張濤又將知識也分成了五種,分別是所有人都要學習的普及型、智力稍好人士學習的高階型、專攻某種術業人士學習的專業型、智力很好人士學習的全能型、天才學習的尖峰型。
最後張濤將武功分成了四種,分別有所有人都要學的強身健體功、資質稍好一點的人學習的防身功、資質很好的人學習的克敵功、天縱之資的人學習的無敵功。
張濤教東西的方法出奇地簡單,就是用心眼把合適別人學的知識,強行灌輸到合適者的大腦中,文武都一樣。
只是張濤多少還是留了一手,文的方面,只是比照地球上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社會知識。
最重要的是在灌輸後,被灌輸者其實並不能馬上就掌握這些知識,這些都是需要在實踐中慢慢轉化的,轉化的速度也因人而異;武的方面,張濤倒是傾囊相授了,但以山寨裡這些人的資質,哪能全部學會啊!
最後,張濤綜合各人所在的年齡段、心性、喜好……給出各人未來最佳的發展方向。
這三個步驟所勾勒出的工程龐大無比,說來話也長,但事實上,這已經是張濤極盡精簡以後的結果了。
要知道同樣的知識,張濤同時對一百個人灌輸,和只對一個人灌輸,所消耗的能量值是一樣的。
如果張濤按意識計算下來的那種方法,一個個因材施教,這二萬多人累也要把張濤累死!
當然,現在的張濤其實也不好過,不停地忙了十幾個小時,都到半夜了才搞定,整個人累得跟狗一樣,一身能量也只剩了不到萬分之一。想來沒有個七八天,他張濤是別想恢復過來的。
看著一臉疲憊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