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經濟進行“徹底解體”,完成統一世界過程中的最艱難的一步。
當然,要想經濟上“肢解”中國,“民主化”是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沒有共產黨這個孫悟空,
中國人民的唐僧肉吃起來就順當多了。
1。 1973 年中東戰爭: 美元反擊戰
其實,1973 年10 月6 日爆發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並不是偶然的。同年5 月的彼爾德伯格俱樂
部年會上,84 位國際銀行家、跨國公司巨頭和被選中的政客會商如何應付令人頭痛的失去黃
金支撐的美元頹勢。戴維。洛克菲勒帶來了心腹謀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
家討論的結果是必須重振美元信心,奪回業已失控的金融戰場的主導權。
國際銀行家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計劃,讓國際油價上漲400%!'8。2'
這一大膽的計劃將達成幾個目的:一方面,由於世界石油交易普遍使用美元結算,石油價格
暴漲4 倍,將導致世界各國對美元的需求激增,抵消美元失去黃金支撐後各國對美元拋售所
產生的副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前幾年“經濟刺客”們的出色工作,拉美和東南亞的許多國家
已經中了過度貸款的狠招,一旦石油價格猛漲,美國順勢大幅提高利率,這些經濟落後而資
源豐富的國家將成為一群肥美待宰的羔羊。
■■■■■這個計劃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嫁禍於人”。挑動埃及和敘利亞進攻以色列,美國再公開
支援以色列來激怒阿拉伯人,最後導致阿拉伯國家一怒之下對西方實行石油禁運,石油價格
必將一飛沖天,而全世界的怒氣全部都發到了阿拉伯國家身上。國際銀行家們一面坐山觀虎
鬥,一面清點著石油美元回流的鈔票,不僅一舉挽回美元頹勢,重奪金融戰場主動權,還順
手牽羊痛剪拉美印尼等國的羊毛。此計堪稱妙到毫顛。
縱觀歷史上國際銀行家的歷次出手,可以發現他們始終遵循著“最優演算法”,每一次重大戰略
行動都會同時達成3項以上的主要目標,用“一石三鳥”來形容也決不過分。國際銀行家從來
就是打“組合拳”的高手。
布熱津斯基和基辛格兩位國際銀行家的哼哈二將全力協同,整個事件發展完全不出所料。布
。onefx/bbs
熱津斯基出謀劃策,基辛格作為尼克松政府的情報“沙皇”直接參與執行。威廉。恩格(William
Engdahl)在《世紀戰爭》一書中尖銳地指出:
“基辛格持續地壓制流向美國的(中東地區)情報,包括美國情報部門截獲的阿拉伯官員對
戰爭準備的確認。華盛頓在戰爭期間和戰後基辛格著名的‘穿梭外交’都精確地執行了彼爾德
伯格5 月會議的路線。阿拉伯的石油生產國成為全世界洩憤的替罪羊,而盎格魯…美國的利益
卻悄悄地躲在幕後。” '8。3'
在基辛格的誘惑和威逼下,沙特是第一個與美國達成合作的歐佩克國家,用石油美元購買美
國債券,從而實現“石油美元回流”。然後基辛格過關斬將,到1975 年,歐佩克的部長們同
意只用美元進行石油結算。■■■■■世界貨幣於是進入了“石油本位”的時代。
石油價格暴漲導致了石油貿易結算對美元需求的暴漲,終於使美元在國際上重新獲得有力支
撐。
從1949 年到1970 年世界石油價格一直穩定在1。9 美元一桶。從1970 年到1973 年,油價逐
步上升到3 美元一桶。1973 年10 月16 日戰爭爆發後不久,歐佩克將油價調高70%到5。11
美元一桶。1974 年1 月1 日,油價又上漲了一倍,到11。65 美元。從1973 年彼爾德伯格會
議之前的油價到1974 年1 月,石油價格果然上漲了近400%。
1974 年,不明就裡的尼克松總統還試圖讓美國財政部向歐佩克施加壓力,讓油價回落,政府
一名知道內情的官員在備忘錄中寫道:“銀行家把這個建議置之不理,而強呼叫‘石油美元回
流’的策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