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給德
國政府償還戰爭債務放個短假,等德國金融危機消停一些再恢復。拉蒙還警告說如果歐洲金
融系統一旦崩潰,美國的衰退也會加劇。
胡佛總統早已答應法國政府任何涉及德國戰爭賠款的事,要先徵求法國政府的意見,作為政
治家的胡佛豈能出爾反爾,所以胡佛立刻不客氣地回答:“我會考慮這件事,但從政治的角
度考慮,這件事不太現實。你呆在紐約是不能瞭解作為一個國家整體而言,對這些政府之間
債務的情緒的。” '5。7'
拉蒙也毫不客氣地撂下話:“這些天你肯定聽到了不少傳言,有人準備在1932 年的(共和黨)
大會上,讓你的班子靠邊站。如果你照著我們的計劃來做,這些傳言就會在一夜之間煙消雲
散。” 最後,拉蒙還遞上一根胡蘿蔔,如果事成,功勞全歸總統。總統考慮了一個月,最
後只得低頭。
到了1932 年7 月,拉蒙再次派人前往白宮告訴總統應該重新考慮德國的戰爭賠款問題,這一
次胡佛忍無可忍,他充滿怨憤和沮喪地吼道:“拉蒙把事情整個搞錯了。如果有一件事情是
美國人民所痛恨和反對的話,那就是這種合謀(豁免或推遲德英法對美國的債務)觸犯了他
們的利益。拉蒙並不理解席捲全國的(對銀行家的)憤怒情緒。他們(銀行家)是想我們(政
治家)也成為‘黑幫’的同謀。或許他們(銀行家)已經和德國人就賠款達成了協議,但卻是
以最糟糕的方式完成的。” '5。8' 結果胡佛拒絕了華爾街的要求,法國出現了償付拖欠。
更令華爾街銀行家怒不可遏的是胡佛總統對股票市場做空行為的窮追猛打所牽出的一系列金
融醜聞,再加上空前的失業率、凋敝的經濟和慘遭股市洗劫的人民,各種力量集聚成一股對
華爾街銀行家的強烈憤怒。胡佛總統自恃民意可用,於是與銀行家撕破面子,一心要把問題
搞大。胡佛直斥紐約股市是一個由銀行家操盤的大賭場,市場做空的投機分子阻礙了市場信
心的恢復。他警告紐約股票交易所總裁惠特尼,如果不限制股市做空行為,他將啟動國會調
查行動並對股票市場進行監管。
華爾街對總統的要求回答得簡單而乾脆:“荒謬!”
。onefx/bbs
準備拼個魚死網破的胡佛總統於是下令參議院銀行與貨幣委員會開始調查股市做空行為。氣
急敗壞的華爾街立刻派拉蒙到白宮與總統與國務卿共進午餐以求中斷調查行動,總統不為所
動。'5。9'
當調查擴大到20 年代末的股票操盤黑幕後,大案要案紛紛被抖落出來,高盛集團、摩根公司
等諸多股市醜聞被大白於天下。■■■當股市暴跌與經濟大蕭條的邏輯關係被清晰地展現在公
眾面前時,人民的怒火終於聚焦在了銀行家的身上。
而胡佛總統和他的仕途也同時斷送在銀行家和人民的雙重怒火之中。代之而起的就是被稱為
美國20 世紀最偉大的總統– 佛蘭克林。 德蘭諾。羅斯福。
3。 誰是佛蘭克林。 德蘭諾。羅斯福?
“正如你我都知道的那樣,真實的情況是巨大的(權力)核心中的金融力量從安德魯。傑克遜
總統時代開始就控制了政府,這個國家將要重複傑克遜時代與銀行的鬥爭,只是在更大和更
廣的基礎上罷了。”'5。10'
1933 年11 月21 日羅斯福
羅斯福的這一番“真情告白”多少有些像當年的威爾遜,如果說威爾遜的確是學者出身而不諳
銀行家們的手法,那麼以羅斯福的經歷說出這樣一番高論則多少有些做作。對現任總統與華
爾街曖昧關係作為攻擊的突破口,在歷年的總統大選中對挑戰的一方永遠是百試不爽的法寶。
1932 年8 月20 日羅斯福在俄亥俄州的競選演講中聲情並茂地說道:
“我們發現2/3 的美國工業集中在幾百家公司手中,實際上這些公司被不超過5 個人控制著。
我們發現30 來家銀行和商業銀行的證券交易商決定著美國資本的流動。換句話說,我們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