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人士’。”他很激進,把自己的很多房子和花園贈給學校使用。( 他的女兒朱仲麗後來與受了傷的王稼祥結婚。他另一個女兒與肖勁光——新中國第一任海軍司令結婚。)這個學校的另一名學生向警予,她後來與蔡暢的哥哥蔡和森結了婚。
蔡暢及其兄長蔡和森,按照與毛澤東共同發起的第一期勤工儉學計劃,於一九一九年三月前往巴黎。他們的計劃是“拼命唸書,拼命翻譯”。他們的母親也去了。他們從親戚處籌款六百元作為旅費。蔡和森受到新興的法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強烈影響,可能是選擇共產主義的第一位中國學生。他和周恩來同是中國共產黨歐洲支部的建立人。蔡暢於一九二三年加人中國共產黨。她的哥哥對毛澤東有很大影響。他們同是湖南人,又是同班同學。蔡和森在歐洲、毛留在中國期間,兩人書信來往極為頻繁。蔡暢、蔡和森與毛澤東是非常密切的摯友。他們三人曾一同發誓都不結婚——可是誰也沒有遵守誓言。
一九三七年海倫·斯諾在延安見到蔡暢時,她一家已有三人被蔣介石殺害,另有兩人身陷圖圖。她到國民黨地區從事地下工作,一旦暴露也必定送命。她當時舉止文雅,表情生動,說起法語略有點口齒不清,她一輩子都是如此。只有在細看之下,才能從她深透的棕色雙眼中看出憂傷的神色。
蔡暢對於長征沒有任何怨言。正如李伯釗所說,她意志堅強,給她備了一匹馬,但她很少騎。而是讓給傷病員騎,她認為他們更需要馬。那時,她二十四歲,身材纖瘦,但她翻越了五嶺,她和劉英一道行軍,也象劉英一樣,不僅翻越了五嶺,並且在漫長的二萬五千裡崎姬道路上進行宣傳鼓動,提高長征戰士們計程車氣。康克清把蔡暢講的故事和笑話稱為“精神食糧”。
“我為什麼要說起蔡暢呢 ?”李伯釗反問道,“因為她深得婦女以及我們大家的尊敬和愛戴。”
一九八四年蔡暢仍生活在北京,時年已八十四歲。她的健康狀況不佳,雙目已經失明。但是她仍盡力工作。如果說長征有什麼聖徒的話,那末,這個聖徒便是她。
第九章 第一場大戰
在長征的頭三場戰鬥中,紅軍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便勝利地穿過了蔣介石為阻止他們突圍而設定的三道防線。但是,五十年後,正像中國軍事博物館秦興漢將軍所說,長征所遇到的不僅僅是槍林彈雨。長征面臨的是同時進行的三種戰鬥——與蔣介石及地方軍閥的鬥爭,與大自然的鬥爭,還有最關鍵的是,在共產黨內部領導人與領導人、一種方針政策與另一種方針政策之間的鬥爭。
決定勝負的因素並不是那麼容易確定的。特別是在這個問題上,秦將軍沉思地說,“即使到今天,許多事情也還是搞不清楚。”
在長征途中,高山懸崖、冰雪雨霧、湍急的河流、莫測的風暴、灼熱的沙漠、無底的沼澤、飢餓的威脅、無休止的行軍,都使戰士們隨時面臨著比蔣介石的槍彈更大的危險。而在這一“狂飈運動”的背後,一場關於方針、權力和人事的殊死鬥爭正在最高領導層進行著。
紅軍的指揮員都是些精明能幹和久經鍛鍊的人。他們參加過多年的游擊戰爭,共同經歷過多次戰鬥。他們熟悉自己的國土,熟悉人民。他們瞭解敵人,也瞭解自己的長處和弱點。林彪的一軍團在突擊和伏擊方面是超群的:而在正面作戰和短兵相接方面,彭德懷和他的三軍團最為擅長。他們學會運用策略和計謀戰勝優勢的敵人。他們行軍神速,當敵人以為他們距離很遠時,卻又突然出現在敵人眼前。他們行裝輕便。不怕艱苦,到處都能生存。他們很年輕,都是壯實的農民出身。他們體格健壯,不怕勞累,能像山羊一樣地翻山越嶺,可以夜以繼日地連續行軍,一天只睡幾個鐘頭——或者根本不睡覺——又投入戰鬥。而且打則必勝。
紅軍戰士都有非凡的理想和抱負。他們全心全意為事業而戰,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但是一九三四年春夏突擊擴軍時招來的新兵就不同了。他們倉促應徵入伍,軍事上、思想上都準備不足,又沒人告訴他們要到哪裡去,或者去幹什麼。也許,部分原因是最高領導自己也心中無數。
不論原因如何。付出的代價可不小。那些沒有明確目標的人從—開始就陸續落伍。有些士兵是掉了隊。更多的是拔開雙腿開 了小差,就象傳說中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前夕從俄國軍隊溜回家的農民士兵一樣。這些人趁走得不太遠。還不至於找不到回家的路時,索性就往回溜了。
按紅軍的標準來說,開始長征時他們的裝備相當不錯了。他們擁有步槍、卡賓槍、手槍、衝鋒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