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的雲霧,淹沒了懸崖峭壁。山野包藏著深重的無奈與兇險。
王震坐在山邊一個獵戶的茅草屋簷下,望著面前彎曲的山道上緩緩行進的隊伍,心中焦慮萬分。時間差不多又是過午,腳下南國的千山萬壑和冰冷冰冷的煙雨,是那樣的寂靜。事實上,周圍零星的槍炮聲從未間斷。這就是說情報中所稱數倍於我的敵人重兵,距此並不太遠。按照原定計劃,由粵中前來接應的東江縱隊,還在百里之外呢!這一希望幾乎淡若秋風。三天前在江西大庾還信心百倍地要衝出重圍、強越九嶺南下的決定,轉眼間變得那麼縹緲和不切實際。
隊伍中有一副擔架抬過來。傷員身上蓋著溼漉漉的芭蕉葉,抬擔架的兩個戰士,頭上都打著繃帶,淡紅色的汗珠掛了一臉。兩人緊咬著嘴唇一跐一滑地往前趕,行進得極為艱難。
這時候,王首道氣喘吁吁地跑過來,幾步遠就喊:“夥計,中央覆電了!”
“怎麼講?”王震驚喜地回過神。
“中央同意我們的建議,知道我們目前處境,認為在日寇投降、時局變化的情況下,確實難以完成原定任務,同意我們由此地自行選擇路線,立即北上向五師靠攏……”這訊息著實讓人激動。沒等王首道把覆電的精神說完,王震已經一把抱住了他:“首道,我們得救了!”
王首道皺起眉頭沉吟良久:“離長江還遠,要打回去還須準備作出大的犧牲。”
“不怕!只要中央給句話,老子死也要把隊伍帶到江北去!”王震的疲憊一掃而光,一溜兒小跑去下達命令。
部隊立即停止前進。這是讓人終生難忘的時刻。王震一路跑,心裡就浮出在延安分手時毛澤東個別交代他的一番話。毛澤東要王震記住告訴李先念,別指望蔣介石能立地成佛,蔣的本性是絕對改變不了的,國民黨對待共產黨及八路軍、新四軍的原則是,能消滅的則堅決消滅之,現在不能消滅的則準備條件將來消滅之。所以,我們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毛澤東要中原軍區部隊繼續完成牽制國民黨軍隊的戰略任務,並強調完成這一任務還要準備作出重大犧牲,即便全軍覆沒,也要保障戰略全域性的勝利。
此時此刻,身處絕境中的王震,完全沉浸在與敵決戰的激越豪情之中。他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這些日子來山城重慶所發生的一切。
經過十八年的較量,突然又溫情脈脈地坐到一起時,蔣介石和毛澤東之間那份最初的尷尬是免不了的。當年蔣在黃埔軍校時,毛澤東作為政壇名流也曾登過黃埔講壇,彼此不能不算是故人。重敘往昔,說點什麼呢?當然不便提“四?一二”那個“寧可錯殺一千,決不放走一個”的口號,江西“圍剿”與“反圍剿”那一段也不便重提,至於萬里長征中的湘江之戰和四渡赤水,以及紅軍到達陝北之後發生的西路軍慘劇,更是沒法上口。
剩下的就只有八年抗戰了。
那就談淞滬之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毫無疑問,又會出現上海淪陷、國民黨遷都和重慶大轟炸等令人傷感的心緒。只能談百團大戰,於是,毛澤東驕傲地提起了彭德懷。他按照自己的表達方式,打著手勢,沒有軍語,也沒有那些哼哼哈哈的官腔,生活化的口語中不乏幽默和風趣。
第四章 南線與北線(2)
作為對蔣氏的回應,毛澤東在後來幾十天的談判中一再地坦言:他要在蔣先生領導下迎接和克服和平建設中的一切困難,並表示這次國共和談合作,“不是暫時的合作,而是長期的合作;不是一時的團結,而是永久的團結”。這樣的一席話原原本本出自毛澤東之口實屬不易,不論國民黨人還是共產黨人,幾乎沒有人不相信“民主團結、和平建國”的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形勢一派大好,這可樂壞了赫爾利。這位在國共兩黨都有面子的外交官,一直興奮異常,所有蔣、毛歡宴的場合都有他的影子。看上去他好像也沒有什麼不真誠的地方,早在離渝赴延迎接毛澤東時的宣告中,赫爾利就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一年多的努力,目的就是“以協助國民政府消除內爭之可能性”。他的這種努力(當然還有蘇聯斯大林的敦促),終於使硝煙瀰漫的中國升起一片彩虹。σ米σ花σ書σ庫σ ;__
天真善良的老百姓們,真是心花怒放啊,《新華日報》《大公報》以及西南、西北的各種報紙,競相刊載頌揚文章,稱國共和談“給中國人民帶來無限的光明和希望”。國民黨的《中央日報》趁機大談“統一軍令和政令”,一篇文章中還引用韓非子“木之朽也必通蠹,牆之壞也必通隙”的典故,歷數“國家之敗也必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