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部分(第3/4 頁)
造成更大的裂痕和文武對立。
現在好不容易的一點安定局面,也會很容易的失去。
一切當然是在萌芽狀態就解決掉最好,不然,事倍功伴,豈不是過後更加的後悔?正面對抗,當然不如叫張佳木自己偃旗息鼓的好。
退一萬步,從公心來說,李賢也覺得張佳木的那套行不動。治大國如烹小鮮,象他那樣亂搞,只能激怒京營官兵。
而且,錢糧是好不容易收集來的,是多少細民百姓的辛苦心血,也不能由得他隨便的動用,就這一點來說,李賢打算爭到底。
以他的人脈威望,下定決心,亦非全無可能獲勝。
最少,在皇室和勳戚親臣之間,甚至是武官中間,他的威望資歷都是夠了。有的時候,一些都督指揮也要給他幾分薄面,並不是說張佳木就能一手遮天
“那倒也不至於。”幾番語言折衝,韓雍瞭解到李賢的決心不會改變,心中也是大定。立場決定了做法,他不再猶豫了:“閣老,明著調開這兩人,擺明了是給張某人過不去。他在內閣無人,六部只此二人,其餘各部寺都無人……哦,太常寺卿張澤與此人有同宗之宜,似乎走的近些,不過,也不妨事。但閣老試想,他人就這幾個,要是硬來搬開,豈不是就要有決裂之勢?”
“是的,是的老先生所言極了,學生所苦惱的,也正是此點。”
“所以不妨用摻沙子一法來陰奪其權,半年一年之後,使趙、年兩尚書無權,或是無趣自請解職,或是致仕,或是調職,總之,事情就能迎刃而解了。”
“摻沙子”
“還請老先生詳解?”
“部堂雖然是一部之尊,但下屬如果並不怎麼聽令,那,可就是難說的很了。”
李賢是何等人,一聽就明白過來了。當下只死死盯住韓雍,半響過後,才是哈哈大笑,仰首叉腰,笑道:“果然妙極,真真是妙極,吾得之矣,得之矣。”
韓雍確實也是天順到成化朝的重臣,一出手便非等閒。這樣允文允武,能治民理政,也能上馬征戰的文官,確實是這個書生集團裡的佼佼者。
比起那些只知道死背經書,好不容易十年二十年苦讀才能中舉中式,連唐宗宋祖也不知道的真正的書呆子,如李賢韓雍之流,確實有他們的過人之處。
一味的覺得文官一無是處,倒也並不公平。
定下此計,李賢確實覺得一身輕鬆。
他雖然是內閣首輔,但對六部沒有直接的管轄權,所以對兵部和戶部這兩個極為重要的部落在張佳木之手極盡不安,卻也是沒有什麼辦法。
畢竟他不能直接下令給趙榮或年富,縱下了令,人家抗回來,也是無法可想。
但韓雍等於是給他另外的一個啟發,李賢是聰明人,一聽之下就懂了,懂了就知道如何去做,自然,也就是極為欣喜了。
“不知道老先生有沒有什麼人選推薦?”李賢決定投桃報李,笑問道:“不妨說出來參詳一下。”
“哦,倒是有兩人,敢稱說於閣老之前。”
韓雍原本不欲多事,不過轉念一想,此事風險極大,自己頗有幾個將來的對手,可能對仕途升遷很有阻礙,不如此時舉薦。
成功了,自然是自己的舉薦大功,將來落好大的人情。
失敗了也好,舉朝之中,文武雙全,又魄力敢殺人的文官,恐怕也就是自己和那幾人。將來專地方面之任,實在是潛在的對手。
韓雍判斷,將來在寧夏、甘肅、延綏等地,因為蒙古人連連入寇河套,將來必會有發生大戰的可能。按制,當派侯伯為總後官,但也會派文官提督軍務,以為高階監軍。
或者直接就派文官領軍,到時候,豈不就是他的天下?
李賢倒著實沒想到韓雍在短短瞬間心思就有這麼多,而且這盤陰毒狠辣。此時他心情大好,看著韓雍笑道:“永熙兄不妨直言,弟洗耳恭聽。”
韓雍本人的前程必定是光明遠大,而李賢再賣他一個人情,提拔他舉薦的人,等於是幫韓雍建立自己為高官前的人脈。
為官者,人脈比什麼都重要。不少聰明絕頂的人總是看不透這一點,以為可以憑自己一已之力包打天下,結果失道寡助,最終身敗名裂。
韓雍自然不敢如此驕狂,先提了兩三個確實私交尚可的朋友,最後才一咬牙,道:“右通政王越,素稱知兵,戶部主事餘子俊,謙和恬淡,安然自適,但論及地方錢穀、刑律、人情,則無有不精通者。”
“哦,這兩人,學生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