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部分(第1/4 頁)
一個六品武官一年最少能實領五十石糧,還有幾十兩的銀子,這些可都是皇上自己的私房錢拿了出來。
當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戶部的錢也是皇上的錢,只是分做公私兩用罷了。
現在文武一體,就算多了三十萬石糧,缺額仍然很大,差的很多。倒是地方禁軍和廂軍不必擔心了,中央原本就有大量撥給邊軍的錢糧,順理成章的改成戍邊禁軍和廂軍的糧餉就是。
武官少有不足,則用地方的火耗和商稅收入補上就是,反正這筆錢多的很,文武官一併發了,根本不是問題。
“國初駐京武官是多少人來著?”
張佳木沒答李賢的話,反而扭頭問年富。
“回太保,”年富神色安詳,躬了躬身,答道:“洪武二十五年,京師武官兩千七百四十七人,軍士二十萬人,馬四千餘區。到了現在,改禁軍制後,軍士暫定為十二萬人,馬九千餘區,武官人數,不帶俸祿不計其數,帶俸祿的,總在一萬五千人左右。”
“你們看看”張佳木冷笑道:“兵現在不足十萬,就算聚集齊了,不過是十二萬人。國初洪武年間,太祖手裡的精兵二十萬人,用武官不過兩千人,這樣負擔自然是極輕,就是這樣,太祖高皇帝也極憐憫小兵,關糧多少,一年發幾次夏棉布服,鴛鴦戰襖,都是由官家發放,要是哪個敢摻石子沙粒,或是役使小兵,管你是國公大將,太祖一律不留情面,該殺則殺,絕不手軟。”
朱元璋殺人雖多,洪武年間直殺的人頭滾滾,但叫人心服之處就在於此。
不管是誰,殺的都要置之以法,就算是誅胡惟庸興大獄,也是叫錦衣衛和檢校事前做足了功課,把胡惟庸謀反的證據鏈弄齊了,抓到了證據,這才動手。
所以殺人要有學問,就是朱元璋的這般殺法。
洪武年間,百姓負擔輕,也確實是與他儉省的思路有關,軍不擾民,以衛所自給自足,所以養兵百萬,不用國家一米一錢。
時勢相移,現在不僅衛所要裁撤,就算是武官人數,也比洪年年間漲了十倍上去。
要是朱元璋知道他的子孫這麼隨便封官,準能氣的再死一回……
“洪武舊事,提他做什麼……”
彭時對這種事向來遲鈍,只是對張佳木是骨子裡的反感,所以下意識的便這麼說出來。只是話一出口,就被眾人看白痴般的看著,他面紅過耳,一時也是醒悟過來。
這自然就是最近的大政之一,其實也是李賢當面稟報過皇帝的:裁撤武官,以分流、改任,或是直接裁撤的辦法,精減駐京武官的數字,不然的話,也是真的難以為繼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李賢與皇帝也是有過這麼一次對話,只是時間是天順五年,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皇帝和李賢才開始辦這件事。
當然,在沒有張佳木的情形下,魄力有限,能力也有限,再說,也是不願往死裡得罪人,武官的工資又不歸文官管,何必這麼著急上火?結果皇帝顧問,首輔出力,但實際效果不佳。
終明亡國,也沒有把這件事給解決掉。
到是成化年間的傳奉官真正觸犯了文官的地盤,眾官大怒,孝宗一即位時,就把所有的傳奉官給罷光了,包括一些真正有本事的工匠,以傳奉得官,也算是皇帝賞識他的才能,文官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罷光。
然後就只能以經史子集的八股文得官,天下烏鴉一般黑,死氣沉沉。
“我和太保的意思……”李賢咳了一聲,幫著同僚化解了一下尷尬,然後便正色道:“在京武官,以卓異、優良、中平、中下、下下分做五等,最上等的,自然留京供職,還能升官,評二等的,留京亦可,調入邊軍禁軍亦可。評在三等或四等的,在京入廂軍,地方入禁軍也可,入廂軍也可。評為最下等的,則一律沙汰,免官奪職為民。”
這麼一說,在場的人都是一震。
下這般狠手,倒也真的是大魄力
要知道,武官集團雖然被壓,但畢竟這還是天順年間,勳戚們還在,武官們還可以和文官平禮相見,要在百年之後,武官被文官徹底打死,工部管器械,兵部管升遷,戶部管錢糧,反正沒武官自己什麼事,一品武官向四品巡撫叩頭,一品武官向七品巡按叩頭,就算是一品總兵,七品知縣也一樣能分庭抗禮,武官地位到這種地步,也就沒什麼心氣和文官抗爭了。
可這是天順年間,武官們勢力猶存,幾萬武官是皇帝向來用私房養著,寵壞了的,這般動起手來,眼前的人,可能真吃得住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