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部分(第3/4 頁)
。
至於所謂技藝的考量,張佳木又有一個新辦法。
從工匠中挑出大量的高手加入文思院,把文思院從工部中分流出來,成為一個正式的技術考核和指導衙門。
當然,文思院自己的成員就要經過層層考核,只有在匠戶中也是公認的高手才有資格加入其中,然後廂軍的考核與訓練,還有各地大工的驗收,考核,都可以制度和規範化了。
在文思院驗收合格以後,再有質量問題,便是文思院的責任。而文思院拒絕驗收的,施工的一方便必須整改,否則責任自負。
整個最後的監督權,則還是在工部手中。
這樣,算是又彼此制衡和牽扯,這也是張佳木最近行政佈局的總體思路,所有的官員包括皇帝在內也是習慣了這種思維方式,大家也是情不自禁的以這樣的方式來考慮。
廂軍管施工,文思院管考核廂軍,再然後工部管考核文思院,而文思院如果對工部的考核不滿,則可以上報法院,最後由法院進行仲裁。
種種流程,可以透過法規條例來確定下來,最後經皇帝御準之後,便可以正式施行了。
對張佳木的這種辦法,眾人倒沒有反對的,反正是提一個衙門的事。
但對文思院以工匠為官,甚至是給“院士”的職務,與國子監博士一樣的待遇,在場的官員便多是面露不滿之色了。
事實上,成化年間就有不少工匠表現出色而授官,他們和那些裝神弄鬼的僧道之流不同,但在孝宗初年,文官們反攻倒算,把這些傳奉官一律免了,把工匠和僧道女尼之輩視同一樣,在他們看來,除了讀書人之外,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做官!
不管是算術出色,還是有其餘的特長,反正在這些腐儒眼中,就是一無是處,而且就算是讀書人中,也要看“純”或不純,不純者,也是黨同伐異,非要把對方幹翻打倒不可。
自從漢武之後,中國在學術上就沒有真正的發展,不要說什麼儒家分多少派別,又有多少成就,總的來說,就是在有限的小圈子裡打轉,到了明朝更加過份,八股一出,原本就小的圈子就更加小,人也變的更加的狹隘與偏jī。
特別是洪武早年的高壓統治更使得民間上也是戾氣深重,人們不敢反抗,但心裡的不滿卻是與日俱增。
到了明中期開海前後,民間的那種色情小說流傳的風潮,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在此時此刻,一聽說要給一群工匠授官,而且文思院大使還是正四品官兒,還是張佳木親自提名的一個青年工匠,似乎是匠人世家,姓張,倒是和張佳木同宗。
“沒準兒是親戚。”不少人這麼想著,因為張佳木在發跡之前,也就是普通的軍戶世家,有一個匠戶親戚,也並非是不可能。
這麼一想,反對的人反而少了。
封建宗法倫理還是有其威力的,太保要提自己一個本家,還有什麼說的?
只是眾人在心中打定主意,這個文思院,自是不能當真正的同僚往來。說起來真是笑話,一群泥腿子匠人也能穿著官袍,高坐堂上,這傳揚開來,以後誰還把官當一回事情?
這件事,很多官員只是暫且隱忍。在此時,便是太子聽了也沒覺得有什麼,反正張佳木離經叛道的事已經做了不少,文思院只是其中一例罷了。
但後來很多紛爭,甚至是鬧到官員十辭八九的地步,也是和文思院等獨立的衙門和官員出現有關,比如後來的算學院,商學院,就是文思院的後塵。以張佳木來說,是借這個由頭開闢一條新路,中國人的官本位基礎實在是太牢靠了,只能這麼一點點的算計,一步步的撬開漏洞。
就太子來說,聽著此事,只是冷哼一聲,道:“他死在眼前,還有心思弄這些,真是不知所云。”
話一說完,自己心中卻也是覺得沉甸甸的甚是難過。
他畢竟是從小接受皇室儲君的教育,深知張佳木這樣的大臣實在難得,公忠體國,大權在握而其實並不跋扈。
如果不是這一次和自己的儲位有關,那也是無論如何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準備的怎麼樣了?”太子面色冷峻,把心神收回,冷聲問著。
既然張佳木如常入宮,入朝,一會兒還肯定會和皇帝獨對,再去內閣,等過了午時,自己便召他來東宮。
人一至,就是死期至!
太子目露寒光,雙手緊握,人也忍不住發起抖來。
第680章 開恩
早朝完了事,果然是君臣獨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