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行動。
太宗之孫,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得到資訊後首先舉兵響應。其他諸王也分別舉兵,準備攻打洛陽。
諸王的這些舉動,正中武后下懷。她正苦於找不到消滅諸王的藉口,現在他們公開反叛等於自己送上門來。武則天任命左金吾將軍丘神勣為清平道行軍大總管,發大軍討伐。才十多天功夫,就把準備不周,匆忙起事,缺乏統一指揮的諸王叛亂鎮壓了下去。這時,武則天的大清洗運動開始了,她利用酷吏周興,使用“突地吼”、“求破家”、“鳳凰曬翅”、“仙人獻果”等毒刑嚴刑逼供,牽扯上成千累萬與諸王有往來的人。濟州刺史薛顗便是其中之一。
薛顗是薛紹長兄,與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交誼很深。李衝將舉兵討伐武后的行動計劃寫信告訴薛顗,希望他參加,共舉大業,匡扶唐室。薛顗出於對武氏篡國的義憤,積極打選兵器,招募兵勇,準備起事。同時,又派心腹給在京城的弟弟薛紹送去一封密信,要把弟弟也拉進來。
這天,薛紹在禁軍營點了卯後,外出閒逛,在洛水河邊的柳蔭下觀看河中景色。忽然身邊過來一人,年約三十開外,一身道家裝扮,對薛紹雙手一拱,問道:“軍爺可是薛駙馬?”
“在下正是。”薛紹看看來人,不認識。
“貧道今日從洛州來,奉令兄薛大人之命,給駙馬爺帶來一封信。”說罷,看看左右無人,便從懷中取出一信交給薛紹。
薛紹接過信後,正準備拆閱,那道士阻止道:“此乃刺史大人交給貧道的重要信件,請駙馬爺拿回家中無人時細看。”
說罷,一揖到地,準備告辭。薛紹問他姓名,只聽他說了“李十三”三個字,又說一聲“後會有期”,便急急而去。
薛紹把信揣好,拿回家中,趁太平公主不在,拆開細看,只見上面寫道:
紹弟:武氏專權,野心勃勃,李氏社稷,將落入武氏之手。唐室危在旦夕。在外諸王,為匡扶大唐,共議立即起事,發兵洛都,不日即將會師城下。望弟認清大局,從中策應,以不負朝廷。
兄 薛顗手筆
薛紹看了此信,大吃一驚。心想早聽說諸王要反,起兵討伐武氏,現在看來果有此事。但是他很不情願捲入這件事中去。
薛紹與太平公主婚後,生活美滿平靜,突然接到哥哥這封信後頓時陷入痛苦的困境。從他本心講,對武后所為甚為不滿,但因與太平公主夫妻情深,太平公主與武后母子間關係特別親密,怎麼做他都感到為難。因此他採取了一個簡單的辦法,將哥哥來信一火焚之。
信燒了,可是心中的疙瘩卻在,整日神不守舍,表現反常。太平公主見了問道:“你這幾天怎麼了,像掉了魂似的?”薛紹用話遮掩了過去。
但很快,諸王叛亂被鎮壓了下去。薛顗被押回京師審問。這時,薛紹慌了。
這天晚上,他撲通一聲向太平公主跪下,連聲說:“公主救命。”
太平公主吃驚道:“什麼事?快講。”
薛紹一五一十,照實講了。
太平公主沉吟片刻後說道:“此事關係重大,我也無能為力。明日,你隨我進宮去見母后,或許可保你一命。”
第二天,太平公主叫人把薛紹捆了,推進馬車,擁入宮中。見了母后,雙雙跪下,求母后開恩。
武則天問明原委後說:“吾兒縛夫投案,大義滅親,至為可嘉;然薛紹之事,案情重大,朕雖為一國之主,亦不能循情,先交大理寺問清楚後再說。”
經周興審理下來,薛紹以“知情不報”、“參與叛亂”的罪名被判死刑,但鑑於他是太平公主的駙馬,又自動投案,免了死罪,只處杖刑一百,暫時收監,待以後事態平息,準其出獄。然而,十天以後,太平公主去探監時,見薛紹慘狀,目不忍睹,而且餓得奄奄一息,即將斷氣了。她見薛紹下身被打得稀爛,因為天熱,蛆蟲滿身爬,薛紹已痛得麻木,毫無感覺;七、八天沒吃飯,已餓得無力呻吟。聽到公主呼喚,只微微睜開眼睛,作為應答。而後吃力地伸出三個指頭。太平公主明白,是要她照料好三個孩子,便連連點頭。薛紹見了,閉了眼睛,以後,再不睜開。鼻子處尚有一絲微弱的氣,喂他飯,他不張口,只等最後的解脫。
薛紹死後,太平公主不免傷心一場。她奇怪,這一百杖刑為什麼會打得那麼重?而且為什麼一連七、八天沒人送飯?透過關節,暗中打聽明白,原來這些都與一個和尚有關。這個和尚現在正紅得發紫,衡量了一下,不是他的對手,便暗暗咬牙發誓,以後非讓他償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