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明朝就滅了。)後來他們去甘肅當兵了,結果過了幾年,陝西大饑荒爆發了農民起義,又把甘肅的兵調過來,偏偏又沒發餉,李自成就站出來,帶領大家兵變了。(明朝的兵還真容易混,犯罪了跑去當兵就行,還不給發餉,怪不得兵變不斷,戰鬥力這麼差了,李自成反正也是獲罪之人,這次看看要回家,大概不想對付鄉親,或怕被人認出來,一看軍隊譁變,就乾脆造反了。)
不過就李自成這些人,他還闖不出什麼名堂,就跑去參加了別人的部隊,別人被招安了,他就跑去投奔其他的部隊,後來跑到當時的闖王高迎祥那裡,高迎祥很賞識他,他也被人稱為“闖將”。(李自成也是死心和明朝作對,老大招安你也跟著招安得了,就是不幹,後來張獻忠。羅汝才都投降過,明朝也對他開出很高的條件,但是他就是不投降,也不知和明朝有什麼深仇大恨)
後來高闖王的隊伍越來越強,成了義軍領袖,為了對抗官兵圍剿,就召開了義軍大會,也可以算是綠林大會吧,在會上李自成提出了分頭出擊的戰略。(從效果看還算不錯,畢竟義軍弱小,合起來也對抗不了官兵,分散開可以減小目標,還可以打游擊作戰。)結果還真闖出一件大事,高迎祥,張獻忠當然也包括李自成這部的軍隊打到鳳陽,把朱元璋祖墳和皇覺寺給燒了。(說實在的,高迎祥,張獻忠還真是武夫一個,你把人家祖墳燒了,和別人惹下深仇大恨,不是更加要引得別人打你,而且燒祖墳也不是好事,得不到民心,由此看那時的他們真是徹頭徹尾的的農民軍隊,在燒祖墳這件事上李自成不知有多大的份,但是當時他還是一將,地位連張獻忠也比不上,決策應該是高迎祥和張獻忠做的,而明軍後來連張獻忠都招降了,估計李自成也不會怎麼,不過祖墳被燒對明朝的影響是很大的,以前人相信風水,祖墳龍脈斷了一些老百姓就相信明朝日子不久了,不再忠於明朝,不過後來卻讓清朝佔了便宜。)
之後高迎祥被孫傳庭設計伏殺,李自成繼承了闖王的位子(這般看李自成在闖軍中已經確立了絕對的威信。)之後張獻忠,羅汝才先後投降,李自成雖然幾番在陝甘川遊記作戰,但是還是被洪承疇、孫傳庭設計在潼關伏擊,全軍覆滅,只有他和劉宗敏等十七人逃出來隱蔽起來,世間流言已死。
當然,李自成沒死,不久後他捲土重來,到了河南,攻破洛陽,殺死福王朱常洵。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假如此時李自成不殺福王,而是剝奪其財產,軟禁他,用他的名義假意歸順朝廷,慢慢擴充套件壯大勢力,日後尋機再起,這樣日後獲勝的可能性大的多,基礎也紮實的多。就算擁立福王,也比獨立作戰的名分好些。但是他卻把福王殺了。(雖然福王有很多錢,但是收了他的錢不一定要殺他啊。)確實是太簡單了,這麼看李自成有點象項羽,只會用武力爭天下,而不知陰謀詭計。這件事還有一個後果就是南明弘光政權在清兵入關後還是與李自成為敵,不單是因為崇禎之死,還是因為弘光天子就是李自成殺死的福王之子。直接的殺父之仇啊,也難怪他幫清兵追殺李自成了。傳說在河南李巖和紅娘子投奔了李自成,但是顧誠先生考證並無兩人,不過仔細看來,這兩人並不能改變李自成後來的命運。
之後,李自成又在西安稱帝,建立了大順政權。此時李自成也開始整頓軍隊,加緊宣傳,收攬人心,比如均田免賦的口號和“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之類的民謠。但是,雖然如此,李自成卻並沒有真正紮實的基礎,陝西,河南,雖然都被佔領,卻沒有很穩固的基礎,派出的官吏忙於抄官僚富豪的家,卻沒有建設,雖然老百姓是不納糧不交稅了,但是這些收入也沒了,富豪地主的沒收財產雖然暫時可以保證軍需,但是對於長期的建設也是不利的,而且大順建立時間太短,還未在老百姓中紮根。這時的李自成最需要的是當年朱升那樣的謀士向他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目標。(造理說有歷史在,李自成不應該不知道,由此可以看出李自成不如朱元璋有帝王之才。)
假如當時李自成不是選擇直接攻擊北京,而是繼續收攬人心,整頓經濟,西佔四川,南侵江南,佔據兩大賦稅要地,沒了賦稅的明朝自然就垮了,原來我認為這應該說是最好的一招,也是最穩妥的一招,不過現在仔細考慮也有缺點所在。當時張獻忠,羅汝才又反叛了明朝(明朝有時還真手軟,該殺的不殺。)羅汝才又被李自成所殺,雖然起義軍由此一統,但是張獻忠和李自成也貌合神離,張獻忠入川,李自成要佔川就要正面和他衝突。南下江南也有問題,首先會分散兵力,其次河南陝西大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