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在此期間,得到山炮的緊密協助,過午才保住了該地。但第7中隊一次喪失了中隊長西谷誠太郎大尉以下全體幹部,中隊的傷亡達到60餘名。”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長沙作戰》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譯 中華書局 1985年
日軍不得不承認,第3師團在作戰期間損失嚴重,僅步兵第18聯隊就死了八個中隊長,花谷旅團傷亡人資料日方的報告達八百餘人,這些傷亡主要是發生在永安之戰。而從阿南惟畿在永安之戰後認為該師團損失甚大,以致不忍使該師團再向株洲追擊一事來看,日方戰史所報的該師團實際損失人數很可能大為縮水。
隨著日軍第6師團投入戰鬥,敵人的兵力已經明顯佔居優勢,58師即使拼死反攻;要想憑一師之力挽回頹勢是不可能了。27日下午2時,58師173團與174團雖然在伍家衝以北插入第6師團防線,但是在右翼的日軍已經越過春華山,向黃花市以東的51師陣地進攻。
日軍從側翼突破春華山,58師的部隊開始被日軍包圍切割,部分潰兵一路退向長沙,出現在黃花市的74軍司令部附近,令王耀武緊張得脊背發涼。日軍繼續以74軍三倍以上的兵力猛攻黃花市,還以傘兵在黃花市以南空降,配合敵便衣隊及漢奸四處活動,破壞電線,鳴槍擾亂。27日,軍直屬部隊遭到襲擊,王耀武的軍部險象環生,衛士排排長為保護軍長而被日軍用軍刀砍死,近在咫尺的王耀武在黑夜中僥倖躲過一劫。薛嶽得悉戰況,知道再不讓74軍突圍,這支王牌軍將毀在他的手裡,則罪莫大焉。27日下午5時,薛嶽發出命令:74軍轉移到瀏陽河以北。
四
第51師與57師擺脫了日軍的糾纏,順利撤出戰場,58師則因已陷入與敵混戰之中,戰鬥激烈,難以迅速脫離戰場,損失最重。58師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參戰官兵為官兵約一萬一千九百人,傷亡超過百分之四十,其中陣亡將近百分之十,難得的是,58師在激戰中傷亡近半,並且被完全優勢的日軍包圍切割,但是大部分依然突圍而出。在這樣極端不利的態勢之下能夠將部隊撤下來;避免全師覆沒的命運,這在師長廖齡奇已經是勉為其難了,但是他接下來的舉動卻鑄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錯。廖齡奇抗拒了戰區要58師退往瀏陽的命令,自行將一部由湘陰港渡瀏陽河,集結於鎮頭市西南許家橋、土橋及南門壩,收容以團、營乃至連為單位突圍的部隊,收容完畢之後,廖齡奇強行攔下一列火車,將殘部拉到株州整理,自己則順道回祁陽探親去了,沒有再參加後期的會戰。從廖齡奇以往的作戰表現和他部下的評價,他不似一個貪生怕死的鼠輩,這次他何以擅自半途離隊回家?是基於對上級對他的錯誤指揮而負氣出走,是認為殘部已無力再戰,還是倦鳥返巢?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在回家的火車上,廖齡奇遇見了第九戰區的一個高參,他直言相告自己是回家去探親。高參回到戰區司令部報告了此事,薛嶽十分震怒。廖齡奇擅自將部隊後運株州,不僅直接藐視了戰區長官部的權威,也被認為是畏戰逃跑行為,並使58師錯失了與51師和57師一起在28日後發起的側翼攻擊行動。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七節遭遇滑鐵盧——二戰長沙(6)
第二次長沙會戰後期,薛嶽在長沙東郊被攻破後打了一場艱苦的防衛戰,陳誠在第六戰區適時進行了宜昌反攻,策應第九戰區的行動,使得華中日軍不得不做出調動,多少起到圍魏救趙的作用。9月底,第九戰區的戰況發生有利於我方的逆轉,中國軍隊轉守為攻,對撤退的日軍圍追堵截,至10月初,長沙近郊之敵開始全面後撤。5日,敵軍大部經湘陰、營田北逃,7日正午,國民黨軍全部收復失地,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
戰後,蔣介石親自主持了由師長以上軍官參加的南嶽軍事檢討會議,74軍雖然傷亡慘重,但是51師與57師在會戰初期和後期的戰績還是得到了上峰的肯定,各獲獎法幣一萬五千元,軍長與兩位師長獲頒寶鼎勳章。58師就沒那番風光了,雖然在前期春華山和永安的作戰中表現英勇,但是由於師長廖齡奇後期的行為,58師前期的戰功也不復提及,而第九戰區對廖齡奇的抗命更是嚴懲不貸。
薛嶽在會上點名把廖齡奇作為反面典型,直指某些將領居功自傲,抗命不從。廖齡奇不服,他自恃是蔣介石的嫡系,休會的時候徑去找蔣介石評理。蔣介石因這個學生的行為掃了他的顏面,正在休息室裡光火,廖齡奇不識相地闖進門來喊冤,正撞在槍口上,蔣介石喝令他“滾蛋”,起身準備去會場,廖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