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1/4 頁)
聖天瑪教當年何等的強大,數萬年前,甚至被尊為聖地之一,據說有無數上古的洞穴埋葬在那裡,無數人想要前去探謎,從中得到寶藏,只可惜沒人知道其所在,而眼前的聖海龍王居然去過聖天瑪山,還得到上面的溫泉!
一時間,他們不由心下啞然,對龍王升起了敬畏之意。或許這樣的話,那聖天瑪教上面藏著的密洞寶庫,很有可能已經被聖海龍王所得到了?
便在這時,外面的南海太子匆匆地走了進來,然後把手裡的詩文遞給了龍王,便徑自坐在一邊,面色蒼白。
注意到他的異樣,其他人都不由心下詫異。而這時,龍王拿著紙卷,卻是吟誦出聲:“人生若只如初見……”
只這麼一句話,滿堂皆靜,剛才提到的那寶藏的炙熱瞬間不見,因為這首詩文,赫然衝擊到他們的內心。
細細聽完這詩文,所有人內心猛地怦然炸開。
此詩在楚有才的時代裡,名為《木蘭花令》,乃是納蘭容若所寫,意思是說,事情的結果並不像人們最初想象的那樣美好,而一切都停留在初次的感覺多麼美妙,當時的無所掛礙,無所牽絆,一切又是那麼自然。然而結局的超乎想象,總有那麼幾許淡淡的遺憾和哀傷。
納蘭詞也稱《飲水》,其哀感頑豔,有南唐後主遺風,當時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而其傳至國外,國外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
而其中最負盛名的,正是這首《木蘭花令》。
然而此刻,受衝擊最大的,卻是聖海龍王。
他似乎看到了自己與龍女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龍女幼時,他百般憐愛,這也給了龍女最深最美好的印象,正是人生若只如初見。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說的便是越是這樣的故舊感情,越容易變心。
下闕的第一句,用的是唐明皇與楊玉環的典故,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他們盟誓,願世世為夫妻,安史之亂後,楊玉環被賜死,但其臨死前說過,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而唐明皇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而這首詩文裡的“終不怨”,是指哪怕最後作決絕離別,也不生怨。
最後兩句,對聖海龍王來說,有著振聾發聵之意。何如薄倖錦衣郎,指的是你又怎麼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比翼鳥的誓願,然而你棄你女兒如此,哪裡有親人之情?
他忽然覺得深深地慚愧。雖然是因為情勢所迫,可是此刻他卻發現,自己對於這個女兒真的是忽視了太多。
哪怕他身為聖海龍王,有一舉號令天下之勢,乃是眾多海域中最強之主,此刻也為這首詩而動容。
良久,他飲完一杯金龍神酒,久久無語。
宴會罷,已經是正午時分,聖海龍王送其他海域之主回到各自寢宮後,當下便向四龍女的宮殿而去。
只是不知怎麼,當他踏到四龍女宮殿的周近時,卻頓住了腳步,而在他的面前,有一道濃濃的黑煙擋住了他。
那黑煙裡,陰霾之意四起,有著吞噬一切的力量,如噬骨之魂一般,阻擋著聖海龍王的腳步。
聖海龍王的面色露出一抹冰寒,然而終究,他頓住了腳步。
他的臉上有一絲怒意,卻很快地壓抑了下去。
勢不能及。
他遲疑著,終於回身而走。
他有著屬於自己的無奈,而這無奈,又有幾人能明白?
或許他日,他能用全力,再去贖回這樣的親情吧!
********************
這瞬間,楚有才遠遠地站立著,凝視著那黑煙失神。而四龍女與東印龍女也在一邊,滿面駭然,因為那瞬間,她們感知到那黑煙的力量,遠比她們想象中要強大。
原來她們的父王是身不由己。
然後她們很快潛回了內室,而這時,四龍女終於忍不住了,問楚有才:“楚公子,不知那黑煙是什麼?”她此刻已經在擔心父王了。
楚有才目光變得異常的凝重,剛才那瞬間,他甚至感覺體內的東方未明之硯有著躍躍欲試的念頭,很顯然,那黑煙的氣息便是天外之族。
記得那天火神島的島主曾和他說過,那東方未明之硯擁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吸取天外族人的血液氣息,從而演化成自己的修為,對天外族有強大的剋制之力,然而那是在同樣的境界下,而那種黑煙之力,遠強於楚有才,只怕若是強行對抗,一彈指之間便會被對方碾壓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