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頁)
的田地上,講《三百篇》,講《孝經》,而這時,他忽然見到祠門處的古柏下,隱約有人,形狀奇異,似乎是鬼,塾師想及在獻王祠前,哪會有妖魅,便上前問姓名。結果那些鬼答說是毛萇、貫長卿、顏芝,因為仰慕獻王所以遊歷到此。當下塾師大喜,便拜了下來,請求指點經義。結果眾鬼皆答,他的門人所誦之文章,與他們傳下來的全都不一樣,他們沒有可以解答的地方。”
說到這裡,楚於畏目光掃視周圍,說:“便在這時,獻王祠裡傳來聲音:門外何人醉語,如此聒噪?把他們趕走!那聲音似乎是獻王鬼魂的聲音。當下那三鬼便不見了。”
然後楚於畏說:“顏芝生前乃是聖儒,為孔聖人弟子,諸經皆通,然則在獻王前,終究是一小鬼,受天地所約束,所以我輩無須對這些先聖有多敬重,他們的聖論,若能經得起時間磨礪,自然會源遠流長,若是不合時宜的聖論,那麼,我們習而改之,這樣,我們遲早會
與他們比肩!”
說到這裡,眾人鴉雀無聲。
誰也沒有想到楚於畏如此自傲,說及要與聖人比肩,還把顏芝這等聖儒如此貶責,讓眾人內心湧起了一絲絲的憤怒來。
這時,楚於畏把地上的毒蛇劍拔出,猛地指向楚有才:“楚有才,你為什麼不反駁?你為什麼不敢賭?難道你胸無點墨?難道你對此束手無策?你得經書香這等寶物,你受之有愧乎?”
他的毒蛇劍閃出萬千光芒來,這一刻,他要乘著楚有才心思不屬之時,要出劍,將楚有才擊傷!然後借用毒蛇劍裡的毒液,讓楚有才很快地死去!
這一刻,楚有才卻是從沉思裡慢慢清醒過來,目光凝視著楚於畏,淡淡地說:“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聽到這裡,眾人不由怔住了。這句話與這上古經文傳承,又有什麼關係?
這時,楚有才聲音更輕,對楚於畏說:“你可知其意?”
楚於畏目光一冷,然後縱聲狂笑,說:“如此簡單之題,還用我說?這是指,做學問總會感覺自己有許多不足,於是便有一種來不及的感覺,然後拼命地去求學。”
聽到這裡,眾人靜氣凝神,等待著楚有才的回答。
“你的解釋,卻是錯了。”楚有才淡淡地說:“學如不及,指的是校對聖人之道而進行學習,卻不能達到盡善盡美,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躊躇、恐懼、疑慮使‘學’迷失!這裡的猶,是躊躇疑懼的意思。”
聽到這裡,眾人面色不由一驚。
楚有才的聲音還是依舊很淡然,可是在眾人耳朵裡,卻變得越來越振聾發聵:“而學如不及,我們要怎麼辦?行之,承擔之。”
“我們學習經義是知,把經義用到實處是行。要想讓上古經義重新發展出光華來,必須要知行合一,要承擔。”
“如果沒有行,沒有承擔,只有空口說話,如何對得起《論語》的真精神,對得起儒家的真精神?”
楚有才說到這裡,目光對著楚於畏,忽然聲色俱厲說:“何為小人?那就是因為沒有智慧而躊躇、而恐懼、而疑慮的人,他們令那些頂天立地之人為之而小,才是小人。而你既沒有見過顏芝之魂,如何能如此貶低?人若沒有敬畏,學習眾經眾道的時候,內心已經帶著不智、不仁,如何能深得經義靈魂?”
第一百七十三章 知命卜卦
這時,楚有才轉身,對那儒者躬身說:“前輩,所以我認為,要那些上古經義源遠流長,就要學會行,要學會承擔。”
聽到這裡,眾人內心如同振聾發聵一般,感覺身心像是受了盪滌,誰也沒有想到,楚有才對這些經義能掌握到如此地步。
那儒者也露出微笑,合掌回禮說:“楚施主心有潛龍,言論精妙如此,有一家之風範。”
楚有才答禮說:“大師過獎了。”
而此時,楚於畏面色慘白,一時間什麼也說不出來了,孰勝孰負,已經非常明顯了。
但他卻緊緊地握著那毒蛇劍,目光裡殺意更甚。他心裡,從來不在乎什麼儒家經義,而且他也絕對不會承認自己輸的,他的目的一如既往地堅定,那就是殺死楚有才。
這時,眾女已經走到了楚有才的身邊,目光裡露出極為仰慕之意來。
而遠處,馬驥身邊的老道則目光裡光彩連連,低聲對馬驥說:“我剛才還不相信你的話,現在倒是相信了。楚公子有如此天賦,怪不得能在很短的時間裡掌握了上古銘文了,只是……”他的目光忽然向經香閣的深處看去:“只是袁尚寶與李知微兩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