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種技能。他還教授他們先進的工程和建築原理。
庫斯科城的印加式石頭建築物已經以其傑出的質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隨著我對這座古城的研究的深入,我驚奇地發現,只要稍有一點考古常識就不難看出,這裡的所謂印加石造建築絕對不全是印加人的作品。印加人的確是擅用石頭的高手,而且庫斯科地區的許多紀念碑無疑也是他們的傑作。然而,城中一些一直以來歸功於他們的、較為出色的建築物,看上去卻可能是比他們更早的文明興建的。這些跡象表明,印加人往往是修復而不是興建了這些古建築。
印加帝國高度發展的、四通八達的道路系統似乎也是這樣。讀者們可能還沒有忘記,兩條平行幹道自北向南穿越整個印加帝國全境,一條沿海而建,一條穿越安第斯山脈。西班牙人入侵之前,總長15000多英里的、路面鋪設平整的道路網暢通無阻。原來我一直以為這都是印加人的功勞,但現在我聽說,他們更可能是繼承了這套系統。他們的貢獻在於修復、保養和使一個早已存在的交通體系更完整一些。實際上,沒有一個專家(雖然他們不肯承認)能夠確認,這些令人歎為觀止的公路是什麼時候、由什麼人修建的。(12)
當地的傳說更加深了這些公路的神秘色彩。根據這些傳說,不僅交通系統和精美建築在“印加時期就已經是古蹟”了,而且兩者都是在那之前好幾千年就生活在那裡的“紅褐色頭髮,白面板的人的作品”。(13)
一個傳說描述道,伴隨維拉科查的有兩種“使徒”:“忠誠的戰士”和“發光的人”。他們的任務是將主人的資訊傳送到世界各地。(14)
其他地方還有一些傳說,如:“孔恩·帝奇在許多隨從的簇擁下歸來……”;“然後,孔恩·蒂奇將他的被稱為維拉科查的信徒召集到一起”,“孔恩·蒂奇命令所有的信徒前往東方,只留下兩個人在身邊”,(15)“從湖中走出了君主孔恩·蒂奇·維拉科查與他的民眾……”,(16)“於是,維拉科查人奉維拉科查之命前往世界各地……”(17)
魔鬼的傑作(1)
古老的薩克塞華曼城堡坐落在庫斯科城北郊。那天下午我們到城堡時天色已經很晚了。厚厚的鉛灰色的雲層佈滿了天空,陰冷的寒風抽打著高原的凍土。我在階梯上攀爬,穿過一道道為巨人建造的高聳的大門,沿著一排排曲折的高牆走進城堡。
我伸長脖子,仰望頭頂上那塊碩大的花崗石。此刻我正從它下面走過。它12英尺高,7英尺寬,重量肯定在100噸以上。它絕不是天然生成,而是經過人工加工的石料。它的稜角切割得如交響樂般和諧流暢,猶如信手捏來(像揉搓一堆蠟或者灰泥)。它就那麼豎在那裡,上下左右都是鬼斧神工造就的多邊形巨石,重疊、銜接得天衣無縫,安穩如山。
這些精心加工的、令人瞠目結舌的石塊中,有一塊高達28英尺,它的重量約為361噸(18),大致相當於500輛家用轎車。看著這巨石砌成的牆壁,我心裡不由湧出一連串疑問,渴求有人為我解答。
印加人,或者他們的前人,是怎麼完成如此規模龐大的石頭工程的?他們怎麼將這些巨大的石塊切割、加工成如此準確的形狀的?他們是怎樣將這些石塊從幾十英里外的採石場搬運過來的?他們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大塊石頭那麼輕而易舉地挪來挪去、升高放下,堆砌成牆的?要知道,在人們眼裡,那時候他們連車輛還沒有發明,更別說擁有能夠舉起形狀不規則、重達數百噸的石塊,並將它們排列成迷宮一樣的三維空間圖案的機械了。
我知道,早期殖民地的史學家也曾被他們親眼所見的奇蹟弄得目瞪口呆。例如,備受敬重的西班牙史學家維加16世紀來到這裡,談及薩克塞華曼城堡時,他滿懷敬畏地說:
一個人如果沒有親眼看到這座城堡是很難想像它的大小的。而親眼看過、認真驗證過後,它顯得那麼的非同凡響,似乎有股魔力在操縱著它的建造。你會覺得它肯定是魔鬼的傑作而不可能出自人類之手。那些石頭如此之大,數量如此之多,你會感到困惑:當初印第安人是怎麼採集、怎麼搬運、怎麼開鑿這些石頭,並把它們如此精確地一塊摞一塊地堆砌成牆的?他們沒有可以開鑿、切割、拋光岩石的鋼製或鐵製的工具。他們沒有能夠搬運石塊的牛和車輛。實際上,當時全世界都找不到能搬運這些石塊的牛和車輛,因為它們實在太大,運輸的道路也太崎嶇了……(19)
維加也提到一些別的令人感興趣的事情。他的《印加皇朝述評》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古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