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些牆,砌牆的石頭是那麼大,你很難想像用人力怎麼可能把它們搬上去。此外還有些奇特的建築遺蹟,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石門。它們用堅硬的石頭雕鑿而成,豎在長30英尺,寬15英尺,厚6英尺的基座上,而且基座和門是一塊整石……他們使用的是什麼工具或者器械?又是怎樣完成這樣的壯舉的,這些都是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我們同樣回答不了這些巨石搬運的問題。(3)
那是16世紀的蒂亞瓦納科。四百多年以後,在20世紀末期,我的困惑比維加的不曾稍減。儘管現在這座城市已是劫後餘生,蒂亞瓦納科城四周仍然到處散落著巨大的石碑,它們是那麼大,那麼重,可又是那麼精雕細琢,似乎除了超人外,沒有人能做到。
地下神廟
猶如匍匐在師傅腳下的弟子,我坐在地下神廟的地板上,仰望著所有研究蒂亞瓦納科的學者們都公認的維拉科查雕像的面孔,這張面孔一直是一個謎。不知道多少世紀以前,不知道是那位能工巧匠,將這幅肖像刻在一根高大的紅色石柱上。儘管已經剝蝕,他的面容仍然那麼安詳沉靜。這是一個擁有無上權力的人的面容……
雕像高額角,圓圓的大眼睛,鼻子挺直,窄鼻樑,漸漸張開的鼻孔,嘴唇豐滿。但最醒目的特點是他那造型奇特的威嚴的鬍子。這鬍子使他的下顎顯得比太陽穴寬些。再仔細一瞧,看得出雕刻這尊像的人刻意塑造出一個嘴唇周圍的面板剃得很光潔的形象。這樣他的小鬍子在面頰上會高高翹起,幾乎與鼻尖平行,然後誇張地呈弧形沿嘴角往下,在下巴處形成山羊鬍,然後再沿下顎線轉回到耳朵邊。
雕像耳朵上下方的頭部兩側都雕刻著奇異的動物圖形。也許,將這些雕刻說成是奇異動物的圖形更好些,因為這些動物看上去像體型碩大、動作笨拙、長著大尾巴和天生四肢畸形的史前哺乳動物。
有趣的地方還不止這些。比如說,石像的雙手和雙臂一上一下合攏於胸前,放在他飄逸的長袍上面。長袍的兩邊各有一條彎曲的蛇形圖從地面一直蜿蜒攀爬到肩部。在看這個美麗的設計時(它的原形可能是繡在華貴布料上的圖案),我腦子裡出現的維拉科查的形象像個魔法師或者男巫,如中世紀亞瑟王傳奇中的墨林,這個穿著奇裝異服的大鬍子正召喚天上的大火降臨人間。
供奉維拉科查石柱的神廟是露天的,是個長方形的大坑,像個游泳池,深6英尺。地面堅硬、平整,長約40英尺,寬30英尺,用小卵石鋪成。牆壁堅固筆挺,由打磨精細的大小不一的方石砌成,嵌合緊密,中間不用任何灰漿。牆間點綴著較為高點的粗糙的石柱。一道石梯通往南牆,我就是從那裡走進這座建築的。
我繞著維拉科查的石像轉了好幾圈,用手指撫摸被太陽曬暖的石柱,竭力猜想這座雕像的用意何在。它高約7英尺,面南,背朝的的喀喀湖原湖岸線(當初不到600英尺遠)。(4)此外,在這座位於中心的方尖柱後面,還有兩個小點的雕像,可能是維拉科查傳說中的門徒。我凝視著這三座挺立的雕像,太陽開始西斜,在地面上投下他們輪廓清晰的陰影。
我又在地板上坐了下來,慢慢地打量神廟四處。維拉科查是神廟的主宰,猶如交響樂團的指揮,但是神廟最震撼人心的東西無疑另有所在:佈滿所有牆壁的、無處不有的、鐫刻在石塊上的幾百個人頭像。一個個完整的頭顱,呈三維圖形凸現於石壁之上。至於這些頭像的作用,相互矛盾的各家之言至今猶存。
亞卡·帕納金字塔
從地下神廟西望,可以看到一面巨大的牆,牆上有個用石板砌成的呈幾何形狀的門,非常引人注目。西下的陽光在門洞中留下一個巨人的剪影。牆裡面是一個叫做卡拉薩薩雅的寬闊的廣場(當地艾瑪拉方言意為“石頭豎立的地方”(5),而那個巨人就是維加曾提到的古老鵰像之一。
我很想去會一會它,但是此刻,我的目光被一座假山吸引住了。假山有50英尺高,我踏著神廟的階梯出來時,它就矗立在我的正前方。維加的著作中也提到這座名叫亞卡帕納金字塔的假山。它像埃及的吉薩金字塔一樣,也嚴格按東南西北四方基點建成。不同的地方是,它的地基有點不規則。不過,單憑它每邊約690英尺的長度,就堪稱為建築物中的一大鉅作,足以傲視整個蒂亞瓦納科城了。
我朝它走去,圍著它轉了轉,爬上了山。它原本是座泥土堆積、層次分明的階梯金字塔,表面用大塊的安山岩覆蓋。但是西班牙征服後的幾百年間,它成了建築商的採石場。他們遠從拉巴斯趕來攫取這些表面極為光潔的石材,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