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部分(第3/4 頁)
“然也。”
“好吧,這便是眾賢路禮士苑了,先生是陳臥子先生的朋友,那麼……能不能替陳臥子先生把他欠我的車錢先給了?”
那車伕載著他們跑了約有兩裡,出了港城,來到一片茅棚之間,便停了下來,回頭似笑非笑地對黃宗羲道。
黃宗羲愕然。
(感謝大夥,均訂終於有三千啦!!)。);
七零八、一語興邦一語滅(四)
黃宗羲之所以愕然,一來是因為所謂的禮士苑竟然如此破敗,簡直就是一些草棚,但這並不足以讓他形諸於色,畢竟賢士安貧儉樸,住在這樣的地方,也可以示為陳子龍品性高潔。
真正讓他將驚訝表現出來的,還是那車伕所言,陳子龍竟然欠他車錢。
細細一問,黃宗羲才得知,這車伕的身份竟是有些不同,原本是陳子龍帶來的晉地人,初來婆羅洲時,竟然是給陳子龍充任轉門的車伕的。
陳子龍畢竟是士大夫本色,到得婆羅洲,轎子是不乘了,但出入時車總是需要的。他要車,其餘與他一起來的名士、宿儒,自然也是少不得的,因此,他們到這來時,什麼車伕、僕役、婢子,隨同前來的數量足有千餘。
要知道他們第一批抵達婆羅洲的儒生數量,也不過是百人,隨從使喚,倒是十倍於之。
婆羅洲土王早就是被華夏軍教育過,因此對於這些華夏人只能裝聾作啞,只當沒有看到。陳子龍等人得了晉商大筆的贊助,帶了人和車來,首先便是得修出他們的車能往來奔波的路。
好在陳子龍多少在新襄學過,組織起勞作來倒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初時倒辦得井井有條。晉商遣來的人見了大喜,便追加了投資,這筆錢一到,諸位儒生便想著當如何使用,為此專門開了一次大會,結果決定,這筆錢用於為諸生建房屋住所。
原本眾人都住得簡樸,住所建成之後,眾人便各擇居住。但接著便覺得應該有諸生談詩論詞的所在,於是又修亭臺樓榭園林池岸。這些修好了之後,眾人又覺得,有景色無美人,非名士之居所於是又花高價從秦淮河畔請了那些當紅的名角大家來此。緊接著說書的、開茶樓的,諸多享受一應來此。那些人願意離開金陵到這萬里之外來,想的便是高薪厚賞,不知不覺中,不僅原先的預算沒了,連晉商追加的預算也都用盡了。
陳子龍此時心知不妙-,便再尋商人追加投資。這一次商人派來的使者見到,除了早已經修好的那幾條路其餘的金錢都變成了這些儒生們的住所與享樂,頓時大怒,不但不願多加投資,反而開始催討欠款。
“便是如此,陳臥子先生倒是好人,先是拿出自己的稿酬積蓄來還欠,但他那點錢不過是杯,杯……”
“杯水車薪。”牛鈍想起自己學到的華語中的一個成語替那車伕補充道。
“正是,正是,杯水車薪,咦,這位小兄弟雖然是西夷,倒能說得極好的華語有學問,可以參加歸化考試啊,嘖嘖歸化之後,下一代人便可以享受我華夏百姓之福祉了。”
“說正事,後來呢?”
“後來很簡單,陳臥子先生賣了家當還不夠,於是變賣產業,再變賣房屋。象他一般的好先生自然就隨他一起搬到這邊來,那些不願意搬又拿不出錢的便說當初是被他忽悠來的。陳先生前些時日回了大陸一趟,也不知有沒有借到款項,若是借不到……哦,對了,先生既是陳臥子先生的友人,能不能將他欠我的錢替他還來?”
“欠……欠你多少?”黃宗羲嚥了口口水。
他這些年在歐羅巴自然也是有薪水的,按照華夏擬定的薪水標準,他這個總山長的薪水大約相當於華夏境內一位總督的薪水,再加上遠遊津貼,不可謂不豐厚。…;
那車伕報了個數字之後,黃宗羲直接掏出錢來還清,心中不免感慨,自己雖然與俞國振交惡,可若不是俞國振付給薪水,只怕會與陳子龍一般的下場吧。
不過按理說陳子龍不該這麼狼狽才對,這座“君子港”看上去運轉得並不錯,相當良好,應該有一定的收入,而且那港關之人稱陳子龍為陳諮事,這個稱呼也應該別有深意。但黃宗羲不想到聽車伕胡扯,覺得這些事情由車伕嘴中說出來,實在讓自己沒有面子,倒不如直接去問陳子龍本人。
打發走了車伕,黃宗羲便走進這由數十間破爛茅草棚組成的“禮士苑”,想到這地方有這樣的名字,黃宗羲便氣不打一處來。才進來,便聽得一片吵吵嚷嚷的聲音,黃宗羲上前一看,卻是一儒生圍著一間茅屋在大聲叫嚷,其中也少不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