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2/4 頁)
了下來,如今廬‘州府裡的糧食只剩餘兩百餘石,這一千石若是能如期抵達,實在是幫了大忙。
他心中也暗暗得意,自己當真有如神助,獻賊大舉南下時,出了個俞國振,幫他力挽狂瀾,如今民變在即時,又出了個鄭鴻逵,幫他中流砥柱。史可法覺得,這一定是自己人品高潔,故此四方英雄,哪怕是與他政見不合,也要來鼎力相助。
只有旁邊的章篪,心中卻隱約覺得不妥,這個鄭鴻逵,來得真是太巧了,而且他言語中似乎另有含意啊。
“來了,設宴,今日我要宴請鄭日漸。”既然鄭鴻逵的糧食不是一次送齊,史可法的態度便又變了,這等人物,不能不結好。
放下章篪的隱約擔憂不說,第二日果然如鄭鴻逵所言,四艘平底沙船載著一千石糧食到了廬‘江府。史可法一邊安排了人下糧,一邊便將那些被定為罪民的百姓驅上船,那些百姓如今已經半飢半飽地過了一個月,便是有反抗意圖,也在飢餓下消失殆盡,因此上船時並沒有多少拒意。第三天時,又是八艘平底沙船來,這次載了兩千百姓離去。
直到這個時候,史可法才想到該問一下,鄭家會如何將這些百姓送往大員島。鄭鴻逵聽得他開口問,也不隱瞞,徑直回應道:“先將人送至上海縣,然後從那邊轉海船,擇日借風南下,大約二十日,便可到大員了。”
“本官也曾聽聞,大員島如今有紅毛番佔據,這數萬人上島,是否會引發爭端?”
鄭鴻逵傲然一笑:“若是紅毛番想開仗,我們鄭家也不怕他。實不相瞞,如今紅毛番便是要出海與日本行商,也得掛上我們鄭家的旗幟。”
此時正是鄭芝龍實力最盛之時,年前擊敗劉香老,更讓他達到了頂峰,整個大明東海之上,沒有任何人敢於捋其虎鬚。雖然被稱為紅毛蕃的荷蘭人盤踞於臺南,被稱為大呂宋的西班牙人則在臺北,而鄭家則事實上控制著魍港(今布袋鎮附近)。在料羅灣大戰之後,特別是與其勾結的劉香老覆滅之後,荷蘭人雖然對鄭家還有所不憤,可一時之間,也不敢來招惹。
聽得鄭鴻逵這般解釋,史可法放下心來,他笑著問道:“既是如此,不知下一批糧食何時能來?”
“此地水淺河窄,糧船往來不易,若是史公能將罪民送至無為,下官大船便可以直接在無為下糧載人。”鄭鴻逵笑眯眯地道:“如若不然,誤了北風,就只有等下半年了。”
等下半年?別人可以等,史可法卻不能等!
因此他毫不猶豫地道:“既是如此,我在一月之內,便將這些人盡數送到無為!”
二四零、雲帆向南飛(五)
(努力碼字……求月票……爭取明天加更!)
雖然已經是三月底了,可是天氣仍未轉暖,北風依舊呼嘯。
史可法緊了緊身上的皮袱,站在山坡上俯視江面,大江上波濤洶湧,江面上雲層翻滾,看上去甚為壯闊。
“老爺,不到一個,月,便將十萬饑民聚至無為,這等本領,除了老爺之外,別人都做不到吧?”
一個幕客在身邊稱讚道,史可法捻鬚微笑:“全賴諸位出力,全賴諸位出力。”
這確實是一個,聲跡,史可法成功地將十萬出頭的“罪民”趕到了無為劉渡其中竟然沒有出任何大事故。至於翻船之類導致傷亡的事情,還有罪民們自己的老病而死,那都是小意外。
“應該的,應該的。”
一片應和之聲中,咋有章篪卻在苦笑。
“怎麼,修之,此次你居功至偉,為何反而不樂?”史可法發現他神情有異,半是玩笑地道:“莫非是覺得本官此舉不對?”
原本只有八萬“罪民”,但結果被趕來十萬出頭,這件事情,眾人都知道其中有貓膩。不過鄭鴻逵說了,多一個人上船,就多給一石糧,因此誰都沒有揭穿此事。史可法自己內心深處,其實隱隱也有些不安,但事情關係到東林一脈能否在朝堂最高層站穩腳跟,他也顧不得許多了。
說到底,他還是將自己個人的聲望與東林的利益,放在了大明利益之上。不僅是他此時幾乎所有東林黨人,都是如此想的。
“並非為此……”章篪展顏笑了笑,最終還是決定自己什麼都不說為好。
他並不是一個很有萬具的人,此次能拿出一個極為細緻的操辦方案來,原因很簡單,包文達受他所託,又去了一趟襄安。這套方案,實際上是俞國振提出的他又根據官場規矩稍做修正罷了。
可笑的是,史可法還將這個當成了自己的功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