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年度火劇;過了30%,才能爭一爭“史上最火”。
顧誠捋清思路,冠冕堂皇地回答:“20%幾?很不錯啊,再努力衝一衝,是不是該找其他媒體做點有償新聞推廣啥的?。”
柴智萍語速很快地說:“現在關鍵是翻譯!字幕!我算了下,全劇做夷語和扶桑語的翻譯和字幕,大概要20萬。配音的話再高一點,50萬,還不能挑最貴的聲優。你再投點兒唄。”
顧誠一愣:“臺視那邊不是賣了首映權了麼?我記得回款好大一筆呢,還不夠你做翻譯?”
柴智萍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是被激動糊塗了。
臺市為了買首映權,給了1000萬臺幣,大約相當於220萬人民幣。全部尾款固然要放完結清,但前期預付款也夠柴智萍先拿去做翻譯了。
不過顧誠如今是該劇的最大投資人,動用賣劇收益柴智萍還是得知會顧誠一聲、取得他的同意。
想明白了關節,柴智萍倒也有些感慨:眼下資料都出來了,誰都知道《流星花園》鐵定是大賺的。如果顧誠剛才一聲不吭繼續追加投資、提高自己在電視劇裡的佔股,未來肯定可以分到更多錢。
他卻沒有趁人之危、利用隊友腦子糊塗的機會佔便宜。
究竟該說顧誠是個正人君子呢,還是已經不屑這幾十萬的小錢了?
顧誠結束通話電話,潘潔穎正好洗完澡裹著浴袍出來:“阿誠,該你洗了。剛才給誰打電話呢?”
顧誠一邊脫衣服一邊隨口說:“哦,柴姨找我,她都糊塗了,手頭有錢翻譯,還找我投資。”
潘潔穎一邊擦乾頭髮一邊問:“翻譯?是片子賣得很好嗎?”
顧誠穿著內衣鑽進浴室,對外面的表姐說:“一般般啦,20%幾收視率。不過我估計咱得開始跑總局了,灣灣那邊一個半月就能放完,咱這邊的‘引進片’手續聽說很墨跡。也不知道內資50%以上的片子,引進有沒有優惠……”
顧誠說著,一邊在心裡默數了一遍認識的人,著實沒什麼特別好的跑總局人選。
做這種事兒,光有能力是不行的,關鍵看人脈。而顧誠偏偏是不喜歡和官府打交道的。
“誒?要不找高老師試試……他在搜虎娛樂事業部做過總監,又在京城人脈廣。就他了,明天去試試。”
第71章 坑爹的任務
有些事情,真是得做了才知道有多煩。
穿越過來一年了,顧誠確實從沒關心過國內的影視發行規則。在他眼裡,這些東西都是順理成章的,無非找總局或者文化部搞點py交易。
想當然地動手之後,顧誠立刻被打臉了他突然發現自己連py交易的地方都找不到,因為人家根本不受理。
靜下心來,瞭解一番發行側的行情,顧誠不得不接受幾個沉重的事實:
首先,這個時代的引進片製片方是沒資格直接去跑引進的。尤其是臺資電視劇,必須有至少一個境內上星省臺主動表示有引進意向,然後由這個電視臺的名義出面申請。
外資製片方親自申請,首先主體就不合格。
其次,在電影領域,如今還不存在民資投資人的概念。目前圈子裡確實有很多大佬被朝廷喊去討論《電影管理條例》,也就是那個多年後傳說中的“16號檔案”。
但根據小道訊息,因為明年是換天之年,長者不太喜歡文化開放,故而目前朝廷在文化領域一切求穩。這個條例至少要明年3月兩…會開完之後,才會被新首相透過。
2001年,依然是華夏民間資本進入影視圈“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
也正是因此,歷史上的《流星花園》01年就在灣灣熱播,而大陸一直拖到02年才引進。
不過,現在事情好歹有點轉機,因為本時空這部《流星花園》是內資超過50%的合拍片。而且電視劇投資的法律制約比電影要模糊得多,政策上總算留了一口氣,可以打打擦邊球。
顧誠和表姐花了半個月功夫,去省電視臺軟磨硬泡,也虧得同期在灣灣那邊的收視資料比較爭氣,吳越衛視的領導看了之後,覺得引進這個片子確實有利可圖,表示願意引進首播權。經過粗略談判,擬出資400萬人民幣,比臺視高了一倍。
然後才輪到顧誠帶人以省電視臺的名義,去總局跑審大牌國企外派的“技術支援”人員,一般都不是自己家的,而是供應商那裡借來的。就好比華夏移動/聯通/電信對外談判的技術支援,都是華為提供的。
一個道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