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頁)
他倆說夷語的語速太快,潘潔穎又得專心開車,所以啥都沒聽懂。等表弟掛了電話才問:“又是生意上的事兒?和小雅沒關係麼?”
“沒關係。權哥就是想讓我借殼幫他投個專案,給某個當官的湊政績。我是無所謂,反正將來也不一定用得到。”
“具體說說唄。”潘潔穎說著,打了一下右轉燈,把車往慢車道上變。
顧誠簡明扼要的說:“去年我不是假借考察的名義去開城經合開發區轉了圈麼。今年那事兒到實施階段了,第一批東夷企業開始入駐開發區。北夷整這事兒是為了勞務輸出換取外匯,所以只允許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主要是紡織類和電子類。”
到這裡為止,潘潔穎完全都聽得懂。
北夷人在“經濟特區”上的做法,跟80年代初華夏東南沿海差不多:一開始先搞技術含量低、廉價勞動力用量高的紡織服裝、箱包鞋帽,比如江南皮革廠這種。過個幾年有資本規模基礎了,再上電子產業,升級到富士康那類血汗工廠。
不過,顧誠口中提到的事件後續發展,明顯和這套劇本出現了偏離:
“一開始北夷人也沒設啥額外投資門檻,但今年年初北夷領導人突然加了一條,說不許東夷大型財閥投資的企業入駐開發區,只接受中小企業投資。
這應該是出於彈壓北夷國內對‘修正注意’政治風向懷疑的考慮,結果卻整出么蛾子來了在東夷,紡織企業有很多,哪怕不許大財閥入駐,也找得到足夠多的民間中小投資者。但是電子消費產品就只有三星和lg兩家巨頭壟斷,壓根沒啥小公司生存的土壤。其他非民用品的高精尖電子企業倒是不少,但東夷人怕技術洩密又不願意放,然後這事兒就僵住了。”
歷史上,開城經合開發區的事兒,還真就被拖了。
東夷紡織類企業01年入駐、03年便正式投產。而電子企業剛開始談好也是同期進入,結果卻多拖了兩年,03年才入駐、05年投產。
這個挫折,對於當初推動南北關係正常化和經合開發區的南方外交官員,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潘潔穎聽了顧誠的解釋,恍然大悟:“所以權順虞就看上你剛投的臺電?想讓你去開城設個廠?但臺電是內資企業啊。”
顧誠斟酌著解釋:“他想到我,當然不是沒道理的。首先,北夷目前對華友好,在允許合資的外資成分當中,華資算是牴觸最少的。其次,也是最關鍵的,我去年假借商務籤去考察過,留下過投資准入記錄,所以只要我肯和權哥合股,他是可以借殼入駐的。”
最後還有一點關竅,顧誠沒有說出來:上個月他投資臺電時的目的,無非是想做成一個研發型企業,給蘋果公司未來的ipod先挖個坑。
至於臺電目前已經正在生產的那些大路貨mp3產品,顧誠是看不上眼的。
所以,這才有了合作的可能性只要他願意,把苦主擺平了。然後把臺電一拆分,把那些垃圾產品線挪到開城、將來藉助北夷比國內更便宜的廉價勞動力,也是無傷大雅的。
最後的問題,就是他值不值得為了幫權家人結好那位潘次長、去廢這番手腳賣人情了。
畢竟這種“剝離不良資產”的生意賺不到幾個錢,而未來真搞出ipod級別的產品,顧誠肯定還是得回國找富士康代工,絕對不敢用北夷那種辣雞工人。
顧誠估計,是權家人在仕途上遇到了點玻璃天花板,才需要結交一些強力外援、花花轎子人抬人地幫忙湊政績。
最後,還是表姐開口勸了顧誠,才一錘定音:“既然咱也不虧,那就賣他們一個人情唄。畢竟是你發跡之前幫過你的朋友。”
顧誠聽了表姐的勸,略帶歉意地說:“行,不過這麼一來,咱的暑期遠行肯定要泡湯了。要做這事兒,起碼飛好幾趟漢城,很多手續都得親自去。”
潘潔穎假裝不在乎,善解人意地說:“當然是正事要緊。再說去漢城又不是不能旅遊我上次才玩了幾天,又不像你都住膩了。”
姐弟倆聊著,車子已經開到了白馬公寓。潘潔穎停好車,兩人都戴上墨鏡,顧誠還罩了個鴨舌帽,才敢下車。
這個樓盤由1幢寫字樓和6幢住宅組成,售樓部就設在寫字樓的裙樓一層,一進門就感覺空調開的很冷。
按說這季節有不少市民喜歡去空調冷的地方避暑,比如銀行裡都能擠滿蹭冷氣的老頭老太。但或許是這裡的房子賣太貴,大廳裡空蕩蕩的,放眼看去只有寥寥數人。
顧誠微微鬆了口氣:至少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