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且戰且退,戰至下午6時,35軍全部佔領新保安,當晚在新保安宿營,又給我軍爭取了時間。我第12旅當夜在新保安以東繼續構築阻擊陣地。
7日拂曉,第2兵團主力一部趕到下花園。
8日黎明前,第2兵團各縱隊才從西、南兩面全部到達新保安,將敵包圍。
鄭維山的3縱立即投入了抗擊敵35軍突圍的戰鬥。
8日下午,鄭維山收到了兵團急電,電文稱:
“軍委已嚴令責備我們到達太遲,致敵35軍得以東突,影響整個作戰計劃。現要我們確實包圍著敵35軍於現在地區,並隔絕與懷來的聯絡。如果跑掉,由我們負責。我們已對軍委負了責任。因此,我們亦要求你們嚴格而確實地執行我們的一切命令,誰要因疏忽或不堅決而放走敵人,是一定要追究責任的。”
兵團的命令是明確而嚴厲的,這是鄭維山自15歲參加革命以來,所見到的措辭如此嚴厲的為數不多的電文之一。軍令如山倒,鄭維山感到肩上的擔子格外沉重。
恰在這時,鄭維山接到他先機派出的偵察小分隊的第二次報告。報告說發現敵人大股部隊沿洋河北岸鄉村土路向西運動。
鄭維山一聽,內心一緊,臉色更加嚴峻。
原來,鄭維山在往新保安的開進途中,慣於獨立思考的他和往常一樣,隨著馬蹄聲響,大腦急速地轉動起來。多年的作戰經驗告訴他,大戰在即。不是嗎?傅作義的第35軍剛到張家口,卻又急忙撤回北平;我方呢,電報一封接一封,命令一個接一個,火急火燎的,一個勁地催人快走,快到位。這說明雙方最高統帥層都在作部署、調整。這意味著我軍要對傅作義,對北平動手了!
傅作義的35軍,可以說是鄭維山的3縱的老對頭了。鄭維山也清楚35軍在傅作義心中的分量。
那麼,當35軍回撤受阻時,傅作義會不會派兵接應或支援呢?
想到傅作義老謀深算、隱蔽不外露的個性,想到傅作義慣用的突然偷襲手段,鄭維山馬上作出判斷:這種可能性極大。
那麼,傅作義會派哪支部隊去接應呢?
會不會派張家口的第105軍由西往東前去支援?不太可能。即使有,也會遭到我軍第3兵團的阻擊,東援沒有成功的可能。那麼,很有可能的是,傅作義命位於懷來的第104軍西出接應。
那麼,我方對此是否有所準備?
至少從目前所接到的命令,尚未看到打敵增援的安排。
鄭維山想到:一旦敵第104軍、第35軍兩軍會合,將對整個戰局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據於上述分析判斷,鄭維山在途經礬山堡地區時派出偵察分隊,並特意交待,沿洋河南岸向東偵察,一有情況,及時報告。
這就是鄭維山的過人之處。
聶榮臻曾給鄭維山一個評語,說他作戰“心細如繡花”,果然名不虛傳。
現在偵察分隊的第二次報告,再次證實了他的判斷,敵104軍前來接應第35軍,且已相距不遠。
其實,早在上午,鄭維山接到過偵察分隊的報告,說沙城以西地區有零星槍聲,鄭維山就初步判定可能是敵104軍開始行動了。鄭維山打電話問防守在新保安城東的4縱:你們4縱在沙城地區有沒有部隊?回答是:沒有,我們的任務是阻止35軍東逃。顯然,4縱對傅作義的援軍毫無防備。而一旦打起來,面臨腹背受敵的是4縱,而不是他位於新保安城西側的3縱。
鄭維山拿起電話,想把自己的判斷和掌握的情況報告結兵團。
可惜,有線尚未溝通,無線訊號極差,也無法聯絡。
怎麼辦?是按兵團命令於現地不動,阻敵西逃,還是抽出兵力,主動出擊,東去攔阻西進援敵?
前者,是兵團、軍委再三而嚴格命令所規定的,成則皆大歡喜,敗則無人責難;後者,則要冒抗令不遵和與敵生死決戰、勝敗未卜的危險。
鄭維山選擇了後者。
作出這一選擇對鄭維山來說並不難。對革命事業的高度責任感,是一個方面;多年作戰的經驗和培養出來的果敢作風,是另一方面。
鄭維山清楚,目前只有粉碎接應之敵,才能有效地圍住第35軍。
鄭維山決意要同傅作義作一番生死較量。至於他個人的安危榮辱,早已置之度外。
時間緊迫,刻不容緩。立即行動!鄭維山命令9旅配屬7旅1個團繼續圍城,堅決阻敵突圍;命令8旅和7旅(欠1個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