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在第一道防線被攻破後,他慌忙調兵遣將。調整部署,重點防守老巢銀川:令賀蘭軍撤出中寧,北渡黃河加強右翼;第11軍退守銀川;第128軍仍在金積、靈武一線;將中寧、中衛第二線的防守任務交給了馬惇靖的81軍。
正在這時,郭南浦老人前往中寧與馬鴻賓的談判也有了結果。
馬鴻賓見大勢已去,遂有率部起義的念頭。但顧慮重重,懷疑起義後,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對此,楊得志指示64軍軍長曾思玉,作為第19兵團的全權代表,向馬鴻賓發出通知,表示歡迎他們起義。只要81軍起義,接受我們的條件,我們保證第81軍全體官兵的生命和私人財產的安全,但不能拖延時間,必須限定時間,闡明“過時不候”的要求。
曾思玉將楊得志的指示向郭南浦老人作了交代。郭南浦再次前往中衛。
為了配合郭南浦老人的談判,楊得志命令第81軍和63軍繼續進攻。
9月14日,第190師輕取中寧重鎮。
馬惇靖率第81軍不戰而退,撤到黃河以北的中衛地區。
第64軍佔領中寧後,與敵第81軍隔黃河對峙。
這時,鄭維山的第63軍從左翼挺進,第188師沿黃河北岸向中衛進發。敵第81軍陷入被包圍聚殲的危勢之中。
軍事打擊和郭南浦老人的調停見效了。
9月19日下午7時,64軍軍長曾思玉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與馬惇靖代表的國民黨第81軍正式簽訂了和平解決協定。
簽字完畢,雙方代表合影留念。曾思玉設宴招待馬惇靖一行。
馬惇靖一行於當晚返回中衛後,召集全體官兵宣讀協定全文,並認真貫徹執行了諸項條款。
應該說,馬鴻賓和馬惇靖父子,為瓦解企圖負隅頑抗的國民黨寧夏兵團和迅速解放寧夏,做出了貢獻。
楊得志清楚,敵第81軍的起義,無疑是在馬敦靜的寧夏兵團頭頂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馬敦靜得知馬鴻賓父子起義的訊息後,氣急敗壞,急忙令工兵炸堤放水,企圖阻止我解放大軍進擊寧馬老巢銀川的步伐。
守堤的工兵接到命令後,在軍官的監督下,同時點燃了早已埋好的炸藥的導火索。只聽到轟轟隆隆,排炮一般的爆炸聲如陣陣驚雷,震天撼地。數十里河堤紛紛崩裂坍塌,洪水一瀉而出。霎時,萬畝良田,千里村野,一下就被決堤的洪水所淹沒,目光所及,一片汪洋。
然而,洪水並沒有阻擋住解放大軍前進的步伐。
9月19日11時,解放軍第64軍第191師和第192師,分左右兩翼,向金積一線猛撲,揭開了金靈之戰的序幕。
與此同時,解放軍第63軍由石空堡北渡黃河,沿黃河兩岸北進,直指銀川。
當天,代父行使軍政全權的馬敦靜,見解放軍先頭部隊離銀川很近了,便慌忙將前線指揮的大權交給了第128軍軍長盧忠良,隨即驅車直奔機場,鑽進一架早已準備好的座機,飛往重慶。
馬敦靜走了,寧馬的高階將領聞訊後,在銀川集合,商討對策。會議在一片吵吵嚷嚷中結束,形成了這樣一個決議:馬全良和馬光宗負責交涉起義。盧忠良即刻去金積。
9月20日下午,賀蘭軍軍長馬全良領銜發出起義通電。
馬軍首領於20日雖發了通電,但盧忠良執迷不悟,指揮128軍仍在拼死抵抗。
楊得志命令曾思玉繼續前進,狠狠打擊一切敢於頑抗之敵,以軍事打擊為政治解決徹底掃清障礙。
9月20日14時許,解放軍左右兩翼已逼近金積,對守敵形成圍攻之勢。
金積守敵被迫投降。
為切斷金積殘敵潰逃之後路及殲滅吳忠之敵,曾思玉又令191師和192師繞過金積,迅速向吳忠之敵發起猛攻,並將敵全殲。
盧忠良率第128軍軍部和第256師,從靈武增援吳忠,企圖與解放軍決一死戰。
9月對比我第192師先頭部隊在吳忠東南的澇河橋與敵展開激戰,終於搶佔了敵橋頭堡陣地,保證了師主力安全渡河。
渡河後,解放軍乘勝追擊,迅速穿插分割,殲滅了吳忠外圍之敵,直搗吳忠敵128軍指揮部。
敵人全線混亂,紛紛丟盔棄甲,四處逃竄。
軍長盧忠良趁兵潰混亂,在亂軍之中只帶少數人馬,逃回銀川。
至此,解放寧夏決定性的一戰,勝利結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