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第十章 鬥爭技術(5)
原本只是七品,一轉眼,就成了四品。
我研讀歷史,曾總結出一條恆久不變的規律——世上的事,從沒有白給的。
韓一良同志還沒高興完,就聽到了這樣一句話:
“此文甚好,希望科臣(指韓一良)能指出幾個貪汙的人,由皇帝懲處,以示懲戒。”
說話的人,是吏部尚書王永光。
王永光很不爽,自打聽到這封奏疏,他就不爽了,因為他是吏部尚書,管理人事,說朝廷貪汙成風,也就是說他管得不好,所以他決定教訓韓一良同志。
這下韓御史抓瞎了,因為他沒法開口。
自古以來,所謂集體負責,就是不負責,所以批評集體,就是不批評。韓御史本意,也就是批評集體,反正沒有具體物件,沒人冒頭反駁,可以過過嘴癮。
現在一定要你說出來,是誰貪汙,是誰受賄,就不好玩了。
但崇禎似乎很有興趣,當即把韓一良叫了出來,讓他指名道姓。
韓一良想了半天,說,現在不能講。
崇禎說,現在講。
韓一良說,我寫這封奏疏,都是泛指,不知道名字。
崇禎怒了:你一個名字都不知道,竟然能寫這封奏疏,胡扯!五天之內,把名字報來!
事兒大了,照這麼搞,別說升官,能保住官就不錯,韓一良回去了,在家抓狂了五天,憋得臉通紅,終於憋出了一份奏疏。
很明顯,韓一良是下了功夫的,因為在這份奏疏裡,他依然沒有說出名字,卻列出了幾種人的貪汙行徑,並希望有關部門嚴查。當然,他也知道,這樣是不過了關的,就列出了幾個人——已經被處理過的人。
反正處理過了,罵絕祖宗十八代,也不要緊。
這封極為滑頭的奏疏送上去後,崇禎沒說什麼,只是下令在平臺召叢集臣,再次開會。
剛開始的時候,氣氛是很和諧的,崇禎同志對韓一良說,你文章裡提到的那幾個人,都已經處理了,就不必再提了。
然後,他又很和氣地提到韓一良的奏疏,比如他曾經拒絕紅包,達幾百兩之多的優秀事蹟。
戲演完了,說正事:
“是誰送錢給你的!說!”
韓一良同志懵了,但優秀的自律精神鼓舞了他,秉承著打死也不說的思想,到底也沒說。
崇禎也很乾脆,既然你不說,就不要乾了,走人吧。
韓一良同志的升官事蹟就此結束,御史沒撈到,給事中丟了,回家。
然而最傷心的,並不是他,是崇禎。
他不知道,自己如此坦白,如此真誠,如此想幹點事,怎麼連句實話都換不到呢?
這個問題,沒人能回答
但要說他啥事都沒幹成,也不對,事實上,崇禎二年(1629),他就幹過一件大事,且相當成功。
這年四月,刑部給事中劉懋上疏,請求清理驛站。
所謂驛站,就是招待所,著名的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王守仁先生,就曾經當過招待所的所長。
當然,王守仁同志幹過的職務很多,這是最差的一個。因為在明代,驛站所長雖說是公務員,論級別,還不到九品,算是不入流,還要負責接待沿途官員,可謂人見人欺。
所以一直以來,驛站都沒人管。
但到崇禎這段,驛站不管都不行了。
因為明代規定,驛站接待中央各級官員,由地方代管。
這句話不好理解,說白了,就是驛站管各級官員吃喝拉撒睡,但費用自負。
因為明代地方政府,並沒有辦公經費,必須自行解決,所以驛站看起來,級別不高,也沒人管。
但驛站還是有油水的,因為畢竟是官方招待所,上面來個人沒法接待,追究到底,還是地方官吃虧,所以每年地方花在驛站上的錢,數額也很多。
而且驛站還有個優勢,不但有錢,且有政策——攤派。
只要有接待任務,就有名目,就能逼老百姓,上面來個人,招待所所長自然不會自己出錢請人吃飯,就找老百姓攤,你家有錢,就出錢,沒錢?無所謂,你們要相信,只要是人,就有用處,什麼挑夫、轎伕,都可以幹。
其實根據規定,過往官員,如要使用驛站,必須是公務,且出示堪合(介紹信),否則,不得隨便使用。
也就是說說。
到崇禎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