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體育人物,筆者最佩服三個人:一個是“乒乓皇后”鄧亞萍,一個是“體操王子”李寧,一個是少林寺掌門人釋永信。鄧亞萍以150cm的弱小身軀,打破乒壇歷史,化不可能為可能,在運動生涯中拿到132個冠軍。她以永不服輸的精神,24歲時從26個字母開始把小學三年級的學歷重新整理成清華學士、諾丁漢碩士、劍橋博士;李寧則創造了106塊金牌到110億身價的神話,是我國運動員成功轉型創業的典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把中國的國粹——少林功夫發揚光大,使少林功夫、少林文化在國內外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現在他正為重現、超越少林寺昔日的輝煌而努力。三個人三本書,隨著這幾本書的陸續完稿和出版,可謂圓了筆者的一個體育情結。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中國企業家》雜誌社社長劉東華先生、《第一財經週刊》副總編輯華威先生、《創業幫》雜誌副總編張路先生、國家體育總局李琳女士、華體國際蔡炎先生、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郭宏峰先生、李寧公司富頡先生、北京市體育局張秀雲女士以及接受我們的採訪而不希望自己姓名出現的朋友的熱心支援;廣天響石企劃機構董事長劉世英先生為本書的完成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衷心感謝首都體育學院院長李穎川教授、研究生導師楊鐵黎教授、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製作總監、北京北奧大型文體總經理路建康先生、時博國際總經理康偉先生、北京高德體育文化有限公司賽事總監劉軍先生、北京匯佳職業學院院長徐恆亮先生、廣天響石專家團成員新華、文輝、徵明等領導和朋友一直以來對筆者的關心和支援。
由於筆者水平所限,錯誤和不足之處請廣大讀者朋友批評指正,郵箱:LLZH200888@,重印或再版時,我們將予以修正。
作者
於北京西釣魚臺
2008年7月
李寧:創造一切可能
。。
一、行走體壇,風光無限在險峰(1)
8歲踏上體操之路,26歲退役。19年的體操生涯中,李寧忍受住了枯燥的訓練、戰勝了傷痛的折磨,在先後兩任教練的指導下,挑戰世界高難度動作,奪得106塊金牌,開創了世界體操史上最為輝煌的“李寧時代”。
1。名震四海的“體操王子”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體操比賽已經進行5天了,中國體操隊還沒有得到一枚金牌。
李寧上場了,他輕鬆地走上地毯,舉手向觀眾致意。然後,邁開大步,飛奔向前,以他最拿手的“托馬斯全旋”開始,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心,720度旋轉讓觀眾眼花繚亂。隨著李寧的精彩表演,整個體育館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最後,李寧以空翻兩週結束,穩穩地站立在地毯的一角。
成功了!四個裁判都亮出了滿分:10分!李寧為中國代表隊贏得了第一枚金牌。接下來是鞍馬和吊環比賽,肩傷剛剛恢復的李寧又兩次征服了挑剔的評委,順利拿下兩枚金牌。
洛杉磯加州大學的體育館裡,奏響了激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李寧站在冠軍臺上,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熱淚……
這屆奧運會中,李寧以3金2銀1銅的佳績成為奪得獎牌最多的運動員,接近中國代表團獎牌總數的1/5。
在洛杉磯奧運會之前,中國體育代表隊參加奧運會,還從未獲取過金牌,而在這次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隊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李寧一人獨獲男子體操吊環、鞍馬、自由體操三枚金牌,舉國歡騰,這是他體操生涯的頂峰。
李寧,自幼喜愛體操,八歲即成為學校體操隊的編外隊員,10歲被廣西省體操隊的教練梁文傑慧眼識珠,破格選拔到省體操隊,走向體操之路。
體操訓練枯燥、危險,日復一日地在雙槓、鞍馬等體操器械上重複著高難度的動作。一不小心摔下來,便碰得鮮血直流,嚴重的則是骨折。在南寧區體操隊,許多和小李寧一起訓練的小隊員面對這些困難退卻了,相繼離開了艱苦的訓練場,而小李寧卻以堅強的意志堅持了下來。
大量的超負荷訓練讓小李寧患上了骨骺炎,醫生搖頭判了他體操生涯的死刑。小李寧以超越常人的毅力一邊治病養傷,一邊堅持訓練。當他奇蹟般地恢復了健康的時候,不僅沒有因為病痛落後於其他隊員,反而因訓練方法的改變,為進一步掌握高難度動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在梁文傑教練的悉心指導和自己的勤奮努力之下,小李寧在國內體操大賽上開始嶄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