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少年文士(第2/2 頁)
當初問過你的話。呂將軍和董太師,你究竟傾向於哪一邊?”
張遼笑道:“夫人飽讀詩書,豈不聞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至理名言?末將心中所裝,惟天下而已,盍敢有他?”
江四九聞言,心中大石頓時放下大半。因為不管這個人是不是討厭自己,是不是瞧不起自己,他都絕不會壞了大事,甚至還有可能幫助她。當即道:
“你的意思,我已知道了。再過幾天,太師便要帶著我回到郿塢,到那個時候,將軍就不用再憂慮了。”
張遼頷首:“如此末將自然心安。”想了想,再道:“那少年暫時不會再來了,夫人,以後無論如何,切記謹慎。末將還有些事,先告退了。”
江四九很想問他,為什麼那少年不再來了,但是張遼轉身就走,絲毫不給她詢問的機會。這讓她覺得,自己和那少年的緣分,很可能就到此為止。
望著張遼的背影,她的內心裡,陡升一股悵然若失之感。
可是她又想到,目下她正處在生與死的激鬥當中,雖並無刀光劍影,但也是血與肉的戰場,若是有半步錯失,若不是有張遼相助,這次她和夏侯昂,極有可能會成為董卓刀下之鬼。
江四九想到這裡,才為自己及那少年魯莽的行為驚出了一身冷汗,也因此對張遼不由感激起來。
在她收斂心神之後,猛然發現,自己原來已在不知不覺間,到了這座府邸的前廳,亦即董卓平日與百官會面的地方。
雖說董卓已經告訴自己可以在府中隨意出入,但是以她看的無數影視劇來看,機密要事是不能偷聽的,所以她打算立刻離得遠遠的。
就在她也轉過身去,打算一走了之的時候,前廳裡忽然傳出一身暴喝,聽聲音,當然是董卓無疑。
卻不知他是因何如此奎怒?
董卓一旦怒氣上揚,極少有手不沾血的情況,江四九因剛被張遼所救,聽得這聲暴喝,忽然被點燃了一腔豪情,如果情況允許,她也想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救下一條性命。
但董卓怒喝之後,卻似並無動靜,既沒有拔刀的聲音,也沒有慘呼傳來。
董卓似乎強忍住了怒氣,這讓江四九大感詫異,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走上前去,立在門側偷看。
只見一位青年文士打扮的人立在董卓下首,面無懼色,侃侃而談:
“恩相於十八路諸侯反前,便替陳蕃、竇武二人平反,恢復爵位,此舉頗得士人之心;後又派牛將軍討伐白波逆賊,令百姓免受刀兵之苦;再提拔天下名士為三公卿相,使朝廷之上,賣官鬻爵之風為之一清;又有許多能人,其中被恩相封做刺史牧守的,亦不在少數。”
“恩相所為,竟如治世能臣之為。但同時卻又亂行廢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所作之事,又與亂臣賊子相仿。且在恩相提拔的刺史牧守之中,如今竟有四位身處關東十八路諸侯之內,袁紹袁術的官位,也為恩相所封。可恩相親愛之人,卻不處顯職,只將校而已,恩相既不欲登大寶,取皇帝而代之,卻又屢屢僭越,做些親痛仇快之事,乃至軍閥割據,狼煙四起,著實令人琢磨不透。恩相到底是有意乎?無心乎?”
江四九聽他這一番話,彷彿對董卓極為了解,說話間居高臨下的情狀,溢於言表。不由為他捏了一把冷汗,只聽董卓怒極反笑:
“我欲何為,自有我的打算,哪裡輪得到你妄測尊意?”
那青年文士卻一臉悠然,滿不在乎:“如今天下大亂,便是恩相所作所為的結果,以恩相的智謀,本不至此,但卻終於至此,恩相心中,想必對於亂世有所希冀?”
作者有話要說:寫著寫著真想穿越一次去看看那個時代的英雄們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