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董卓之死(第1/3 頁)
此時,董卓的確已經陷入了苦戰。
他此去長安,就是要看一看自己最終的結局是否像過去所設想的那樣。
果然,進朝之後,只見群臣各穿朝服,迎謁於道路兩旁。李肅手執寶劍扶車而行。
到了北掖門,張遼所帶的軍兵盡被擋在門外,不許進入。張遼待要硬闖,董卓卻揮揮手,讓他退下了。
現下,只有御車二十多人一起進門。進門之後,董卓就遠遠望見王允等人各執寶劍立於殿門,問李肅道:“那些人持劍是何意呀?”李肅一言不發,推車直直進入大門。
到了近前,董卓只見王允對自己怒目而視,大聲呼道:“反賊至此,武士何在?”
董卓不覺大笑,拔出了佩刀,從車上躍下,對王允道:“王司徒,此真妙計也!”這句話一出,驚得王允差點魂飛膽喪,以為他有所準備,待從兩旁轉出百餘武士,持戟挺槊刺向董卓之時。他的心才稍稍安定下來。
但董卓不愧是在戰場中拼殺出來的人,縱有數百武士,依舊難以靠近他的身邊,反而被他一刀一個,殺得不亦樂乎。
殺了一陣,只聽董卓豪笑道:“此等埋伏,卓於戰陣之中,已經歷數回,王司徒非安妙計,實拙計也!”說著,又有數顆頭顱從人群中飛起,血濺四方。
王允大驚失色,正要喚呂布出手,卻聽董卓提前一步,大喝道:“吾兒奉先何在?大好頭顱當砍,何故龜縮不出?”
只見呂布從車後轉出,厲聲道:“有詔討賊!”說著,挺起方天畫戟,當面刺去,董卓用佩刀格住,冷笑道:“我雖自知該死必死,但無論如何,不該死在你這等賣主求榮的小人之手!”
呂布大怒,畫戟微收,再扎向董卓的喉間,被董卓一矮身,刀劈他的下盤。呂布無奈,只得順勢上躍,同時畫戟居高臨下,向董卓的頭顱剁去。
董卓微微一笑,就勢躺倒在地,滾了幾滾,已在呂布畫戟所能及的範圍之外,接著翻身而起,劈手揪住了司隸校尉黃琬的衣襟。
呂布的畫戟,隨後而至。但是董卓的佩刀已擱在黃琬的脖子上,使得呂布不敢輕舉妄動,他手中的尖刃堪堪刺及董卓的後背,連忙又收了回來。
眼見董卓是準備將黃琬當做人質,要從這裡全身而退了。
呂布原本也不在乎黃琬的性命,身邊的王允也開始猶豫起來,但董卓只面不改色,佩刀一旋,黃琬的人頭便從項上滾落,鮮血四濺,有幾滴甚至濺到了王允的臉上。
呂布見有機可趁,連忙揮動戟身,再次刺去。
但一個事出突然,一個早有打算,只見董卓的動作更快,又抓住了尚書楊瓚,仍把佩刀擱在他的頸上,悠悠然地看著呂布的畫戟停在自己眉前五寸,又極為無奈地收了回去。
其餘武士擁在一邊,見距離已遠,紛紛取出了背上的長弓,一人一箭,蓄勢待發。
而簇擁在一起的其他官員,見黃琬身死,又抓住了楊瓚,深怕禍延自己。紛紛退後。
董卓見他們距離隔得遠了,仍然不露懼色,故技重施,將楊瓚的頭也割了下來。
呂布心中,登時大恨。
因為他身為第一勇將,自恃武力高強,但竟被董卓在自己面前連殺兩人,真是是可忍熟不可忍!
正待他想要一雪前恥之時,只見董卓又向後躍了好幾步,像是要再抓一名官員為人質,但一支羽箭,自呂布身後的勇士陣中飛出,沒入董卓的胸前。
董卓悶哼一聲,咳出一口鮮血。正待強撐而起,呂布已到近前。
呂布的畫戟收起,一步一頓,慢慢地走到董卓的面前,似乎在欣賞他臨死前的樣子。
董卓見呂布慢慢迫近,嘴角不由得漾出一枚苦笑。
呂布大為快意:怎麼你也有害怕的時候嗎?他似是藉此來紓解當日在董卓面前所受的羞辱。
董卓仍舉起了佩刀。
呂布冷笑:莫非你還能逃得出去?
董卓的眼中,並無懼色,相反透出一種似是悲哀又似憐憫的目光。
呂布最怕他這種目光,因為害怕,所以殺意更盛。他揚起了畫戟,預備給他一個痛快。
董卓在他揚起畫戟之時,勉力後退幾步,反手割在自己的喉間。刀光一閃,一蓬鮮血噴薄而出,強風襲來,那血都反濺在他自己的臉上。
董卓龐大的身軀隨即轟然倒下,地上頓時揚起了漫漫煙塵。
靈魂似隨塵煙而去,他並沒有看到呂布臉上難以置信的神色。
冥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