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v章(第1/4 頁)
江四九仔細回想了一下,發現他的確沒說他不是,但他這個時候怎麼在這裡?他不是應該“躬耕於南陽”什麼的嗎?
還好,她《出師表》還能背上兩句,唐國強老師清癯的樣貌也還歷歷在目,她在穿越之前,剛看了幾集《新三國》,還記得那被編劇弄得好悲催的陸諸葛,然後再看看眼前這位,雖然長得倒是秀逸超群,但看那個頭,看那打扮,再看那掩飾不住的稚氣和少年肥,他分明就是個小鬼、小孩、小正太啊!
最叫人受不了的是,明明還是個小孩,偏偏說話還那麼老氣橫秋,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好像比她這個“真正的大人”還成熟,還要有主意,還要把得定、坐得牢,完全不可愛嘛。
她心目中的好正太,是長著一張紅紅白白的小圓臉,可以隨便掐兩下,還可以逗他玩的那種。
正太孔明同志嘛,估計逗不起來嘍。
不過,能有幸看到正太時期的諸葛亮,倒也不枉她背後捱了這麼一箭。
這麼一想,她就像在黃連樹下彈琴一樣,在穿越的萬般苦楚中找到了點樂趣,把諸葛亮上上下下仔細打量。
這位倒是永遠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很悠然,也不管他是不是真的什麼都懂,那一副鎮定自若、臉帶微笑的模樣,倒是很有決勝天下的派頭。讓人覺得他可以信任託付。而且,那一雙微微上挑的鳳目,以及目中流露出來的精光在不經意間顯示了主人並不如搶眼所見那麼好相與,相反,他是腹藏錦繡,胸有甲兵的。
不過,一個小小的少年,就算他將來能量衡天下,此時也不過是個黃口小兒,能有多厲害?
這麼一想,江四九忽然又對自己多了點信心。
她顯然是不知道年齡和智慧也並不一定就成正比。
那邊少年諸葛亮搖動手中羽扇,一派悠閒地任她打量。他面上雖無太多表情,心中卻急如電轉,暗想也許可以透過江四九和孫策搭上關係,這樣一來,劉繇忌憚孫策、吳景、朱治等人,也許就不會輕易攻打豫章了。但剛剛她的信中,不要孫策周瑜甘寧等人知道她的下落,又說會自己前去兗州,她和甘寧等人究竟是什麼關係?去兗州又做什麼?
再有,她怎知世間有一諸葛亮?
他正百思不得其解之時,那邊江四九已忍不住道:“可你這時不是應該在隆中麼?”
聽了這個問題諸葛亮雖然滿腹疑問,但表情比江四九鎮定一萬倍:“你也知道隆中。”
江四九為了表示自己也並不無知,點頭道:“那當然了。隆中就在襄陽,襄陽就你……”講著講著心裡發虛:對了,這個時候他隱居了沒有?
諸葛亮笑意不減,扇風不止:“嗯?”
江四九硬著頭皮道:“就是你……你……”
諸葛亮道:“亮還未去過襄陽。”
江四九:“啊?……沒去過?”
諸葛亮道:“聽說襄陽風物甚佳,賢士雲集,若有一日閒暇,去那裡游上一遊,倒也可做一樂。”
江四九完全不知道怎麼回話了。——他還沒去過襄陽,要她怎麼說下去?本來還想問問什麼水鏡先生啦,徐庶啦,龐統啦,還有他以後的老婆黃月英什麼的,現在統統問不出來——人家還沒去襄陽,她怎麼知道他認不認得他們?
諸葛亮反過來問她:“小姐去過襄陽?”
江四九搖頭:“沒去過。”
諸葛亮再問:“那麼我為什麼現在要在隆中?”
江四九張口結舌:“這……”
諸葛亮看她行事奇奇怪怪,正要再問下去,忽然門口傳來一個聲音:“諸葛賢弟!”他轉頭一看,只見門口來了一個人。
這人三縷清須,一臉笑意,手裡也拿著羽扇,進來就看到江四九被諸葛亮問得呆若木雞,不由大笑:“諸葛賢弟,你又在為難人了!”
諸葛亮舉步出迎,也笑道:“公威兄,在此地除了你之外,我幾時還為難過別人?”
這“公威兄”也不看他,只口中呵呵地笑,倒看著江四九道:“小姐,你可千萬不要跟這位諸葛小弟說太多的話,他這個人呢,從小能說會道,又特別喜歡挑別人話裡的漏洞,任你再好的口才文才,也要被他駁得你半句話也講不出來。”
他說這話,倒是出於好心,為江四九解圍。意思是你不要因為他年紀小小把你問成這樣而難過,我們這些和他相熟的人也時時被他詰難,想要在詞鋒上佔他的便宜,那是難於登天!
但看江四九一臉茫茫然,好像個木頭人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