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v章(第2/3 頁)
己認為當做的事而已,也只有盡人事,聽天命而已——如果考慮太多,顧忌太深,什麼都不做,那才會留有無窮的遺憾呢。”
說著,他轉頭看著騎在馬上猶在發怔的江四九:“那麼今天,你要不要試一試在這裡撫琴?”
江四九聞言下馬。
雖然她心中還充滿了不確定,但是聽周瑜說了這麼多,好像稍微能理出一些頭緒。
周瑜讓開身體,江四九在琴前跪坐下來,手是伸出來了,但猶覺周瑜在前,難以開始。她還不習慣在他面前操琴。
周瑜瞭然地一笑,直起腰來,向山頂最高處走去,口中漫吟道:“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直到山邊,他方才停下了腳步,揹負雙手,望著天邊的飄忽不定的雲氣,無意回頭去看江四九。
她說的話,到底有幾分可信度,現在猶不能下定論。但從她的口氣當中,能夠判斷得出她對這個時代並不熟悉,因此縱有影響,也不可能顛倒乾坤。
所以她原本無需如此感慨,因為有些事,有的人縱使知道了結局還是會去做,正如飛蛾撲火一般。
他心中放不下的,唯有一件事:到底那夭亡的少年會是誰?如果他是因病而死,那隻能說是天意,如果被人所殺,若不提醒,倒真的會造成遺憾。但是卻不知道她有沒有想通?能不能把握說與不說的奧妙?
不過,他不打算逼她說出口。
因為他也是極為驕傲和灑脫的,他並不認為哪一個人的死亡能導致情勢的驟變,能擋得了他和孫策席捲天下、包舉宇內的雄心!
只是良將賢臣若死,終究還是免不了遺憾,尤其若死的是自己或者孫郎,那——
他於勸慰旁人之際,忽感自己的心又亂了。
但旋即他又想:只要先定江東,打下一點兒基業,那時候,死了也沒有關係——反正人生總有一死。再轉念一想,如果我們將來沒有一點兒成績,江四九又何必讓甘興霸到我們這裡來?
所以不必問了——她覺得該說自然會說,若覺得不該,不說也行。
何況謀劃天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從眼前一點一滴地做起,沒有任何捷徑可言。如果江四九也能想通這一點,不為太遙遠的事憂煩、不為必然發生的事憂心,能夠真正放開胸懷,去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人生才算真的有些意思。
問題是,她能不能夠想通?
琴聲忽在身後飄起。
這聲音還是有些猶豫,但感覺已然大不相同。
如果說昨夜是沉鬱不解,那麼今天便是開闊大悟。當中雖然有淡淡的憂傷,但這正好暗合了秋風的成熟明淨之外,還另有一番冷清與蕭索。
當中還有綿綿的情思。
還有脈脈的懷念故人之感。
還有屬於江四九個人的剛柔相濟、豔烈並具的別樣風情。
這才該是這首曲子的本來面目。
周瑜一邊凝神細聽,一邊心中大感安慰——這清音一出,誰人能不起共鳴?
他同時也感喟於她的相信。能在自己的面前奏曲,可見她已打算信任自己,對自己敞開心懷了。
誰都會有迷茫的時候,即使天縱英才、自挾傲氣,心中也要有堅不可摧的信念,也需要去信任一些人——即使沒有刎頸之交,也需要有令你忘卻憂煩的朋友。
他正想做江四九這樣的朋友——無機心、無所求,只想得償己願,痛抒愛憎。
江四九的心裡,一邊因平靜而奏曲,一邊因這曲音而更加平靜:
這便是我所生活的時代。
是我所熱愛的時代,是我所熱愛的人們,不管是我融入了它,還是它融入了我——我已經無法拒絕乃至於無法割捨。
所以正如周瑜所言,我忍不住提醒了甘寧,而就目前的結果來看,我這個舉動確實有利於百姓,也有利於甘寧本人。即使我不提醒甘寧,三國最終還會鼎立。再往前到底會發生什麼自己也不知道,但百姓的確獲得了暫時的安定。
周瑜說,做眼前自己認為當做的事,又說,盡人事,聽天命——
一句話突地湧上胸臆: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她漫吟著這兩句話,雙手一按,一曲終了。
她不覺抬頭,長出了一口氣,為領悟這人間至理而狂喜。
眼前的大好江山,從來也沒有這麼美麗過,她的心也從來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