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頁)
他擔著籮筐走進了街頭的一家飯店,客氣地對店老闆說道:“有好白米,要不要?”
這聲音雖然不大,卻被飯店一位正在吃飯的農民聽見了。他抬頭看了這位商販一眼,這時商販也瞧見了這位農民,商販激動得差點喊出聲來。
就在這時,只見那位農民用手指在嘴上比劃了一下,商販頓時像明白了什麼似的,默然無聲地在店裡找了個地方坐下。
店老闆離去後,那位農民機警地看了看店裡外,發覺沒有別的人以後,就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把商販帶到了一個沒有人來往的地方,兩雙手緊緊地握到了一起。
原來,那農民不是別人,正是鄂東軍副總指揮兼第二路司令吳光浩。這商販也不是真正的賣米人,而是到處尋找黨組織的王樹聲。
就這樣,王樹聲費盡周折,終於又回到了黨的懷抱。
他懷著悲痛的心情,向黨組織和同志們講述了大部隊走後黃麻地區遭受的空前浩劫。他特別沉痛他講到了王幼安、蔡濟璜、劉文蔚等戰友為革命壯烈赴難的英勇事蹟。
就在黃安城失陷的第三天(12月8 日),王幼安冒著極大的危險,巧妙地從麻城宋埠鎮國民黨反動派駐軍手中為工農革命軍弄到了一批槍支彈藥。
當他將這批彈藥偽裝進棺材準備運走時,不幸被叛徒告密。在獄中,他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就義前,寫下了氣吞河山的詩篇:馬列思潮沁腦骸,軍閥兇殘攫我來,世界工農全秉政,甘心直上斷頭臺!
蔡濟璜、劉文蔚等戰友則是由黃安紫雲區向麻城順河轉戰的途中不幸落入敵人魔爪的。他們被綁在林店鎮街頭“示眾”。但他們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始終向群眾宣傳工農革命必勝、反動派必敗的道理。慨慷起義前,他們高唱《國際歌》,高呼“天下窮人都擁護共產黨,共產黨員殺不完!”蔡濟璜臨刑前還留下了這樣鼓舞人心的詩句:明月照秋霜,今朝還故鄉;留得頭顱在,雄心誓不降!
聽著王樹聲如泣如訴的講述,同志們一個個義憤填膺,恨不能立即打回去殺他個反動派人仰馬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