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 頁)
祁連山的雪屑,像頭髮怒的獅子咆哮著,地暗天昏。
大地被凍得龜裂,紅軍戰士被凍得瑟瑟發抖。但是,為了西進,大隊人馬卷裹在風雪裡,日戰夜行,向甘(州)、肅(州)地區挺進。
11月中旬,西路軍相繼克永昌、山丹等縣,佔據了永昌迄涼州西北四十里鋪一線。但勝利只是暫時的,西路軍立即面臨著極大的困難。
這一帶,本屬河西走廊“蜂腰部”:北面沿龍首山脈的古長城外,為荒涼的大沙漠;南面為終年積雪、海拔四五千米的祁連山;中部寬不及百里,村莊零落,滿目瘡痍。其間,永昌、山丹兩縣,在百多里的狹長地域上,人口稀少,糧食難以供給。
王樹聲和其他指戰員還發現,這一帶的居民大多是漢、回雜處,在敵人的長期欺騙和壓制下,群眾對紅軍的政治主張,充滿了誤解和歪曲。因此,這一地區缺乏黨的工作基礎,群眾條件對紅軍極為不利。
11月的河西走廊已是滴水成冰的季節。戰士們身穿單薄的衣衫,冒著砭人肌骨的寒風在荒漠裡艱難地行走著。作為西路軍右支隊的紅九軍經過乾柴窪激戰,擺脫敵人的追擊,於25日拂曉前趕到古浪。古浪守敵兵力薄弱,只有三個團,被我軍輕而易舉地攻佔了。
古浪,處於涼州和西寧之間,為涼州的門戶,地當要衝,勢在必爭。但古浪城坐落在兩面夾山的小川道上,地勢低窪,易攻不易守。九軍進入古浪城後,雖作了佈防,但沒有認真分析敵情,僅僅利用敵人原設的一道散兵壕,臨時加以修補,沒有構築較堅固的工事就高枕入眠了。
次日拂曉,敵人三個騎兵旅、兩個步兵旅,另加四個民團,在飛機、大炮配合下,從東北和西南兩面向古浪城發起了閃電般反攻。
一時間,槍炮聲震耳欲聾,殺聲四起,敵人的轟炸機猛轟濫炸,整個古浪城變成了一片火海。成營成團的敵人揮舞著明晃晃的馬刀,端著長槍,衝呀殺呀地嚎叫著湧了上來。九軍廣大幹部和戰士,奮勇抗擊,反覆肉搏,才打退了敵人一次次的進攻。
中午十二點左右,敵人用山炮轟開城牆一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