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軍的手掌。
王樹聲、倪志亮迅速派人四處查詢,要求務必將這兩個惡貫滿盈的傢伙捉拿住。大家迅速行動,細細搜尋。
當王樹聲搜查到一座柴草房附近時,忽然跑過來一個穿著破衣爛衫的小男孩。王樹聲便問:“細伢!看到徐大富他們沒有?”
小男孩沒吱聲,只是兩眼盯著柴草房附近的陰溝口,朝溝口點了點腳。
王樹聲心領神會,趕忙命令戰士挖溝,終於挖出了這兩個壞蛋。
那個機智的小男孩叫徐錫道,當時十二歲。紅軍打下徐家灣後,他就加入了共青團組織。過了不久,又參了軍,成了一名“紅小鬼”。
掃除禹王城、熊家畈、徐家灣這幾個反動據點後,王樹聲、倪志亮率部乘勝而進,又一鼓而下清除了麻城西張店等地的多股反動民團,繳槍140 多支。
伴隨著這一連串乾淨利索的軍事上的勝利,革命根據地迅速擴大。到四、五月間,鄂豫邊根據地已經初步形成。黃安、麻城、羅山、孝感、黃陂等縣的部分地區,建立起了區級工農政府和農民游擊隊、赤衛隊。中心區域初步實行土地改革,分配土地。農民積極要求參軍。紅十一軍三十一師也迅速由進軍柴山堡時的一二百人發展到四百多人,部隊還辦起了小型紅軍醫院、修械所、被服廠等。這時,原中共鄂東特委,也改組為鄂東北特委。王樹聲率領的紅三十一師第一大隊,這時已是擁有六個班、五十多支長短槍、上百人的隊伍了。
豫南要隘白沙關。
為配合河南光山南部的農民大暴動,王樹聲受命率領部隊攻打白沙關。
白沙關座落在柴山堡北面的萬山峻嶺叢中,是通往豫南的“咽喉”所在,地勢非常險要。也正因為如此,為了防止共產黨和紅軍北迸,光山縣反動當局和當地的土豪劣紳在這裡精心策劃、苦心孤詣地要堵住紅軍北進的口子。
這幫匪徒在白沙關內涼亭旁北邊的一幢大屋裡,辦起了黃學,即黃槍會。
他們扯起杏黃色的會旗,旗上畫著八卦太極圖,糾集一夥人,整天設壇、唸咒、練武。與黃槍會同時成立的,還有反動的紅槍會。他們氣勢洶洶、殺氣騰騰……
儘管敵人窮兇極惡、群魔亂舞,歇斯底里叫喊要“反對赤黨”、“消滅紅軍”,要堵住共產黨組織和紅軍進入豫南的口子,然而,他們的如意算盤卻打錯了。
就在反動派的瘋狂叫囂聲中,黨組織早已派共產黨人鄭位三等神不知鬼不覺地打入了敵人的心臟。鄭位三在白沙關一帶悄悄地宣傳革命,向貧苦農民宣講“我們要革命!”“窮人不還富人的債”,“打土豪、分田地”,“要鬥爭就要組織農民協會”等革命道理,在廣大貧苦百姓心中點燃了革命的火種。
那些被迫參加紅、黃槍會的窮會員也受到地下黨組織的影響,他們個個恨透了反動的地主豪紳,人人“身在曹營心在漢”。在紅、黃槍會內部,秘密地組織了革命紅槍會。
國民黨光山縣的一個保安分隊有一次到白沙關、郭農河一帶準備破壞農民協會,想撲滅革命火種。地下黨組織知道後,就迅速發動革命紅槍會隊員先發制人。當保安隊開到郭家河附近時,就被革命紅槍會隊員繳了械。紅槍會的行動,氣得反動的土豪劣紳兩眼翻白,無計可施。
這種情況說明,光山南部農民大暴動的時機已經成熟。
1929年7 月1 日,由王樹聲率領的部隊打頭陣,革命的紅槍會作內應,一舉攻克了白沙關。
白沙關這個大別山深處的小關隘一下子沸騰起來。貧苦農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軍隊。他們看到紅軍戰士一個個精神抖擻,身穿藍布軍裝,頭戴八角紅星帽,脖子上系根赤化帶,手握鋼槍,威風八面。大人們夾道歡迎,不時地指指點點。那些十一、二歲的小孩看到紅軍戰士英姿颯爽的模樣,心裡直癢,有的拔腿就找根棍棒扛起來,尾隨著紅軍戰士模仿,惹得父老鄉親們一個個哈哈大笑……
王樹聲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步伐矯健,舉止瀟灑,腰間纏著一條又寬又厚的皮轉帶,帶囊裡裝滿了錚亮錚亮的小子彈,肩頭斜挎著一支駁殼槍,走起路來槍上的紅綢子一飄一閃,越發引人注目。
王樹聲進白沙關後就發現一個小孩一直跟在他左右走。他到當地農民協會安排的一戶人家住下時,這個小孩也跟到那裡。而且碰巧的是,王樹聲住的這間屋就是小孩的家。
一天,王樹聲正在給村裡幾個青年講窮人要翻身就必須起來革命、同反動派作鬥爭的道理,這個小孩突然跑到王樹聲面前,漲紅了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