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敵人鬼鬼祟祟地摸來時,赤衛隊和少先隊的土炮、火銃劈頭蓋腦地向敵人壓去,一下子就炸翻了幾個匪兵。兒童團按照王樹盧的吩咐,點燃了鐵桶中的鞭炮,頓時,噼哩叭啦響聲一遍,像打機關槍似的。敵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紅軍到底有多少人馬,有多少武器,一個個驚慌失措,抱頭鼠竄。
敵連長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敲著徐慶華的油光腦袋破口大馬:“你這個老混蛋,不是說那些農民武裝沒有槍炮,怎麼把我們弟兄炸翻了幾個哇?”
說著,急忙撤兵,狼狽逃竄。
赤衛隊、少先隊、兒童團初上戰場便打勝仗,大夥高興得互相擁抱祝賀。
農民群眾也稱讚道:“好嘍,赤衛隊、少先隊、兒童團幹得真棒!”
王樹聲激勵大家說:“敵人是草老虎,沒什麼可怕的。你們幹得好,照這樣幹下去,我們就能保住林家山啦!”
林家山已經發展成了一個穩固的小小根據地。村裡有兒童團站崗放哨,監視壞人活動,檢查行人路條。在重要路口和目標地,又有赤衛隊、少先隊把守,保證後方的安全。紅軍有了安全、穩定的後方。
這樣,紅軍打起仗來信心十足。他們晝伏夜出,聲東擊西,打得敵人心驚肉跳,躲在據點不敢隨意亂竄。
王樹聲率領部隊沉重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後,立即轉入鞏固根據地建設的工作之中,不斷加強軍民關係。
王樹聲和戰友們與群眾親如一家人,對老年婦女叫“老姆”,對年長的男子稱“老哥”,對平輩喚“夥計”。部隊休息時,王樹聲身體力行,從沒有忘記過給群眾劈柴、挑水、掃地……
林家山的百姓由衷地感嘆道:紅軍真是天下沒見過的好兵,是忠義之師。
村上村下到處傳頌著這樣的事情:百姓林老漢家中失了火,紅軍幹部戰士爭先恐後地趕來幫忙救火,屋樑倒塌時還打傷了一個紅軍戰士。撲滅大火後,紅軍戰士又幫忙給老漢蓋起了新的房子。
紅軍有一次在晚上操練時,由於夜色很濃,一位戰士不小心踩壞了老百姓的幾行麥苗。這位戰士趕忙到百姓家中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老鄉說:“幾行麥苗算得了什麼,賠個啥!”戰士說:“我們黨代表經常用三國時曹操因馬驚踩了百姓的莊稼後割發代首的事教育大家,損壞群眾的東西一定要照價賠償。我們是紅軍戰士,應比曹操做得更好!”
百姓趙駝子採山貨跌傷了雙腿,他無兒無女,家裡沒柴沒米,揭不開鍋。
紅軍戰士知道後,專門派一人幫他打柴挑水,還擠出糧食賙濟他,幫他請郎中抓草藥敷傷。在紅軍的照料下,趙駝子很快傷愈。
像這樣反映紅軍關心、體貼百姓的事,在林家山還有很多很多……
赤心換真情。王樹聲和紅軍戰士對百姓好,老百姓對他們也是一片真情實意。儘管當地的農民都很貧困,缺吃少穿,他們卻留下最好的東西送給部隊。每逢紅軍外出執行任務,農民群眾就做當地最好的食品“火燒粑”給紅軍當乾糧。即便是這樣,王樹聲仍然命令戰士照付飯錢,決不自吃百姓一口飯菜。
為保證根據地的絕對安全,王樹聲還時時告誡大家要提高警惕,防止四面八方的敵人的進剿和化裝潛入。他常常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不可稍有放鬆警惕!”
王樹聲決不是杞人憂天,確有先見之明。
一天,一個自稱是“賣鹽”的小販,混過了紅軍哨卡。他進入林家山以後,賊眉鼠眼,東瞄西轉。紅軍戰士發現不對頭,就把他捉了起來,一盤問,哪是什麼賣鹽的,分明就是一個敵探子。
王樹聲召開軍民大會。他利用這件事進一步教育紅軍戰士和革命群眾,要時時防止一切反動勢力的搗亂和破壞行為,要多長一個心眼,多添一副眼光。這樣,反動派就無孔可鑽,無隙可人。他還嚴厲地批評了崗哨的失職,希望他們從這件事中吸取深刻的教訓。
接著,大會公開處決了那個敵探。全體軍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經過王樹聲和戰友們的努力,柴山堡新區革命形勢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1928年10月,為加強對紅軍、柴山堡新區和黃麻老區的統一領導,重新組成了中共鄂東特委,王樹聲當選為委員。
十月金秋,碩果累累。
柴山堡根據地的軍事和政治形勢越來越好,生產得到恢復,農民生活得到改善。河南光山縣南區和鄰近柴山堡的大部分地區形勢也逐漸好轉。黃麻老區,如七里,紫雲等地的工作也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