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斥候說起的濮陽騷亂,王延微微安心,但願陳旭已經被郡國兵拿下了吧,只是可惜了他的一身本事。
王延本是王莽後人,王莽弄權之時,雖然權傾朝野,但是為了以防萬一,還是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
他將自己一個小妾生出的幼子,派人送到現在的王家村。然後讓心腹將這個小兒子撫養成人,並教他知識。
後來王莽被滿門抄斬,只留下這一條血脈在世上,王莽的幼子知道自己身世後,立下規矩,但凡王氏子孫,世代不得為大漢官吏。
這也是為何王家子弟寧願過著清貧的生活,也不出仕的原因了。
當然,王家村大多數人都不是王莽後人,就連王莽幼子的後代,也不是全部知道此事,只有王氏的嫡長子,才有資格知道。
但是王延此人胸懷大志,希望自己能夠出將入相,奈何有祖宗遺訓,他不得不遵守。見到黃巾起義爆發以後,他就投身黃巾,希望能夠一展才學。
歷史上皇甫嵩剿滅波才以後,揮兵北上,生擒卜己,斬首七千,王延也死在亂軍之中,所以才沒在歷史上留下名號。
王延回到自己的大帳之中,感覺渾身疲憊不堪,雖然心中有些煩躁,但是想到白天濮陽城的騷亂,又安下心來。
他卻沒有想到,斥候所偵察到所謂的城中騷亂,完全是陳旭為了讓卜己放鬆警惕,故意演的一場戲。
陳旭演完城中騷亂這碼戲以後,就挑選了一千名精銳士卒,讓他們先去休息。
亥時剛至,陳旭就叫醒眾人,飽食過後,就開始向卜己大寨進軍。
此時黃巾軍的斥候也都回到營寨,倒也不擔心被人發現。
今日是月初,月亮就像一個美麗的姑娘,眯著大大的眼睛,彎彎的,長長的。
雖然月亮不圓,卻是星宿漫天,是以大地上並不黑暗,夜裡行軍倒也正好。
二十里雖然不遠,但是在古代,大軍正常行軍一日,也不過二十餘里,越是龐大的軍隊行軍速度越慢。
好在陳旭只帶領了一千人,又沒有糧草輜重拖累,及至寅時中期,就到達卜己營寨附近。
此時相當於後世的凌晨四點,陳旭吩咐士卒莫要出聲,先休息一段時間,然後派出陳虎帶領十幾個身手矯健計程車卒,前去打探訊息。
陳虎雖然魯莽,卻是粗中有細,陳旭對他還是非常放心。
陳旭這次帶來的一千人,大多都是以前的郡國兵,他們雖說缺乏訓練,但是比起後來招募的流民,還是要強上不少。
過了一柱香的時間,陳虎回來,對著陳旭說道:“大兄,我觀察了卜己營寨,果然如大兄所料,不但營寨扎得十分草率,就連巡邏士卒亦是很少,而今他們也都昏昏欲睡。”
陳旭聞言,喜形於色,看了下時辰,而今已經是卯時初,正是人們睡得正香、警惕心最弱的時候,當即準備劫營。
35。第35章 燒糧
“陳靜聽令,你率一百人,進帳之後四處放火。”
“得令!”
“陳虎聽令,你率四百人攻擊敵人後軍營帳,務必要燒掉敵軍糧草。”
“得令!”
“其餘人等,隨我殺入中軍營帳,生擒卜己。建功立業,就在今朝!”
士卒們雖說個個熱血沸騰,卻也不敢出聲。
陳旭在劫營之前,為了劫營不被黃巾軍發現,就頒佈了士卒不得說話的軍令。
一千多人悄悄靠近黃巾營寨,直到到達營寨門口,愣是沒有一人發現。
此時也無需再隱藏下去,陳旭直接派人攻破營寨大門,而後帶人殺了進去。
“殺!生擒卜己!”
“生擒卜己!”
……
一時間,黃巾大帳之內火光沖天而起,喊殺之聲震耳欲聾,黃巾軍從睡夢中驚醒,個個哭喊著四散奔跑。
官兵橫衝直撞,勢如劈竹,一路之上居然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陳旭瞅準中軍大帳,帶兵直接殺了過去。
不得不說,晚上劫營的確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若是兩軍對壘,陳旭手下的官兵不見得是黃巾軍的對手,而今靠著偷襲,很多黃巾將官無法收攏士卒,很多士卒也沒拿到武器,整個場面完全混亂不堪。
本來還有些許心怯的官兵,頓時士氣大增,人人奮勇殺敵。
“生擒卜己!”
“生擒卜己!”
喊聲越來越大,黃巾軍更是毫無戰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