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4/4 頁)
江武為典韋帳下副將;劉闢、龔都為王延帳下偏將;楊鳳、白饒為陳虎帳下偏將;陳青為陷陣營副將。
已故渠帥李郭斬殺鮮卑可汗和連,立下大功,封為驅虜中郎將。待其子長大以後,可以繼承李郭的官職。
在沒有戰爭的年代,將軍的職位並不常設,哪怕一個裨將軍,也非常少見。
可以說,中郎將幾乎已經是武將的最高官職了。哪怕是武官中最低階的校尉,也非常稀少,有些校尉的俸祿,甚至達到兩千石。
哪怕與一郡長官比起來,也相差不遠。
然而自從董卓進京,特別是諸侯並起以後,中郎將、校尉就已經開始變得不值錢,成為武將之中最低階的存在。
隨著戰亂的繼續,不僅是中郎將與校尉,哪怕是曾經極度稀少的將軍,也變得多了起來。
諸侯為了拉攏人才,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雜號將軍,不斷分封下去。
但是現在,諸侯剛剛並起。中郎將與校尉的權勢雖然不如以前,但是對於陳旭的帳下諸將而言,也全都感覺光宗耀祖了。
畢竟,就連當初為漢靈帝,平定黃巾之亂的皇甫嵩等三個將軍,他們也都只有中郎將的職位。
一番封賞下來,黃巾軍中歡聲震天。諸將臉上,也都是喜氣洋洋。
分封完畢以後,陳旭下令,所有黃巾軍去掉綁在頭上的黃色頭巾。
從這一刻起,陳旭以及他的手下,將不再是反賊,而是實實在在的大漢官兵。至於陳旭自己,更是雄踞一方的幷州牧。
很多黃巾軍拿著額頭上的頭巾,臉色都有些複雜。
他們曾經為了構建太平世界,付出了許許多多的鮮血與淚水。曾經又有誰能夠猜到,他們最後居然還會接受朝廷的招安?
可以說,當初陳旭傳下口訊,說要接受招安的時候,很多黃巾士卒心中都不願意。他們都不願拋棄心中的信仰,重新進入這個腐朽帝國的懷抱。
但是那些後來投奔山寨的流民,他們每個人的臉上,卻都是喜氣洋洋。
陳旭再三向那些黃巾軍保證,縱然名義上被朝廷招安,他也絕對不會忘記黃巾軍的追求。
而且黃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