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錢賺的輕鬆啊。
在公元前195年,劉邦、蕭何拉桿子、造反十五年之後、在漢十二年,劉邦在位的最後一年,就蕭何的經濟問題,劉邦來了一次大爆發、大發作。
蕭何看到長安一帶耕地狹小,百姓缺衣少食,而皇家的上林苑中卻有許多閒著的荒地。蕭何便上奏,請劉邦把這些荒地分給百姓去耕種,收了莊稼留下禾杆照樣可以供養皇家養的野獸。
劉邦聽後大怒,“相國多受商人財物,為這個才來盤算我那塊地的。”隨後,下令將蕭何逮捕入獄。劉邦認為蕭何與商人官商勾結、意圖借老百姓的名義,佔用皇家園林,好似現在那些勾結一些開發商圈地的*官員。
後來,在人的勸說下,劉邦才把蕭何放了。蕭何出獄後,蓬頭赤足的,先來謝恩。劉邦則說:相國休矣!相國為民請願,我不允許。我不過是桀、紂那樣的無道昏君罷了,而你卻是賢相。我之所以關押相國,就是要讓百姓聞吾過也。
看看劉邦最後說的這話,似寬恕、似埋怨、似瞭解,但又象是留了一堆尾巴。
當時,蕭何是政壇上,僅剩的能對劉邦地位進行衝擊的顯赫人物,對待這種具備衝擊自己地位的潛在實力人物,很多政客的標準都是寧可錯殺、不能放過,劉邦的此次發難,在*史上並不少見。
但劉邦之所以給蕭何冠以“多受商人財物”的罪名,怕平時對蕭何所作所為也是有所耳聞,不是空口白牙的胡言亂語。最後*時,對受賄這個主要指控罪名,劉邦竟然毫不提及,就把人放了,蕭何對此也毫不敢申辯,內裡大有玄機啊。究其根本,劉邦此次借經濟問題發難,主要是為了敲打蕭何,要的是政治效果,家國天下,那點受賄的錢,對老百姓是鉅款,是天文數字,對皇帝老子不過是個小小的次要問題。
蕭何經濟問題的背後
儘管現存的史書中,都沒有完整、明確記載蕭何財富數額的紀錄,但從司馬遷的字裡行間,還是可以看出蕭何是非常富有的。
按正式的紀錄,蕭何的正規財產來源,應該是封邑兩千戶。這當然是筆大收入,開國第一功臣嘛,自然受賞豐厚。但封邑兩千戶能支援起撥傢俬支軍嗎?能支援數千萬資金強買民宅嗎?劉邦在走向生命終點前,對蕭何的經濟問題大問責,完全是空穴來風嗎?
歷史沒有答案。不過此次問責,到給後代留下了一個惡劣的操作模式。
那就是在*中,這種以經濟問題發難,以政治效果為實際訴求,明經濟、暗政治的鬥爭策略,為後世無數次的繼承。
這種鬥爭模式雖然效果奇佳,可以毀滅性的打擊對手,但混淆了經濟、政治的界線,往往在政治因素的干擾下,很難給出一個經濟問題的真實答案,在蕭何、劉邦的此次問責事件中,就可以看到蕭何最後是否受賄毫無定論,如果有人真去探求受賄真相,還可能會被這些政客們看作是傻子。 。 想看書來
漢帝國的總管家+總賬房(3)
但這種*模式,實際上極大的傷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混淆了法律、經濟、政治的界線,雖然政治上有了交代、有了結果;但法律上沒結果,公眾權力是否受損沒結果,該模式的堪稱貽害千年。
傍款姐出頭的陳平
當然了,漢初開國人物中,也有一開始就身家富裕、不靠搶劫致富的,比如貴族出身的張良,比如傍款姐出頭的陳平。
陳平家裡一開始也是比較窮的,有三十畝地,從小和兄長一起生活,兄長對他很好,耕地供他讀書。陳平長的很帥,史記的記載是“長大美色”。
等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富人家嫌陳平家窮,看不上陳平,而陳平還看不上窮人家,不高不低,高不成、低不就,婚事就一直拖了下來。
陳平家鄉有個名叫張負的富人,張負的孫女嫁了五次了,“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好女十八嫁》是港片惡搞,《白鹿原》裡“白嘉軒死了六個老婆”那是小說家虛構,張負家這可是真人真事。
陳平當時在一戶人家的葬禮上幫忙,被張負看上了,隨後,張負又偷偷跟蹤陳平到了陳家,看陳平家非常窮,住的地方差,窮的連門都沒有,就掛了一個席子充當大門,但門外有不少“長者車轍”。
張負回來就和兒子商量,準備把孫女嫁給陳平,兒子當然有意見了,“陳平不但窮,還不務正業,天天遊手好閒的,全縣的人都笑話他,怎麼能把孩子嫁給這種人呢?”結果,張負回答: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感嘆下,長的帥還是有用啊。
在張負的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