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充,即使在半夜裡,否則第二天會更虛。肥胖體質者,營養完整精簡,儘量少吃,食量減少,讓胃容量縮小,把握“不餓不吃,餓了再吃”的原則,每次不宜超過7分飽,甚至不能有飽的感覺。
一直以來很多專家提倡定食定量的飲食方法。目前,國際上的抗衰老專家提出了一種新的飲食方法,就是回到原生態,像猿人類時期,捕到食物就吃,沒捕到就不吃。專家認為,人的很多疾病是吃出來和撐出來的。
飲食還需要特別注意食物的烹調方式。比較好的烹調方式為:煮、燒、炒。煮的時候應儘量用清水煮,少用動物性油或多調味料,以免增加血濃稠度,或增加對身體不利的物質。燒,則可新增豆瓣或醬油或其他各種經由自然發酵製作的食物或調味料一起燒煮。經發酵的物質,多數含有豐富消化酵素及多種維生素,對人體很有幫助。炒菜時,儘量採用冷油炒方式,不採用高溫將油及食物等爆炒至產生燥熱性,可將油和洗好切好的食物放入鍋內同時炒至熱,再放入適量的鹽等調味料。應儘量少用的烹調方式是:炸、烤、煎、燻。新增適量的鹽、糖、醋、醬油等調味料,可增強人的食慾,對身體健康有幫助,但是新增過量,就會造成身體負荷或傷害,尤其是新增劣質調味料。
食用油對健康變得越來越重要。國際專家提倡的最好的食用油是紅花籽油和橄欖,而不是目前中國市場上流行的花生油、菜籽油等。
你還應該注意的飲食方法:
隨時注意均衡完整攝取各種營養素,多變化吃,儘量取自然食物,避免吃劣質食品或不適合個人體質的食物;
每餐多食鹼性食物,如成熟的蔬菜水果類,成熟的蔬菜水果有更為完善的營養素,隨時保持弱鹼性體質;
蔬菜或水果最好生吃,但不可過量。適當適量攝取,才能達到理想功效,體質偏寒或在經期內,不宜生吃蔬菜。
芽菜含有豐富的活性蛋白質與幫助消化吸收蛋白質氨基酸的酵素,可以經常攝取,但也不宜過量。
茹菌類及海藻類食物具有特殊營養成分,一般每週最好攝取2…3次,偶爾適量補充,有助於保健與疾病健復。
菜豆類食物必須煮熟吃,大多數人可以經常吃,但核果類、豆類及種子類食物不宜常吃或多吃,否則易產生燥熱。
食物以少油鹽方式調理為宜,但不可無油鹽,否則體質會很虛弱;儘量以冷油炒或清煮方式烹調;用炸烤煎等方式會將食物劣質化,易產生有害物質。
飲食不宜偏,不可攝取過量,不過分飢餓,更不能飽、甚至有撐感;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吃太堅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勿吃太燙或太過冰涼的食物。
善用食物特性及功效,根據個人體質所需對證飲食,避免誤吃傷身,多吃有益於個人體質與能協助身體康復的自然無汙染食物。
⊙ 吃全餐的女人更均衡
我在前面談了一些飲食科學和健康的話題,健康飲食的關鍵是均衡、全面、合理,這也是健康飲食的最高境界。應該吃什麼和應該吃多少,都是為了獲取均衡全面的營養,而營養是否均衡,又是根據攝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水等七大營養素是否全面來衡量的。
飲食營養好不好,並不在於你吃的食物有多高階、多昂貴,而在於是否食用了多種不同類別、不同粗細、不同性質的食物,即使你天天吃上品的燕窩、魚翅,也不如每餐都兼顧有蔬菜、水果、肉類、穀類來得均衡和健康。不同食物種類所含的營養素不同,營養學家們建議,最好能夠根據國際營養學會推薦的平衡膳食“金字塔”的理想模式來安排每天的飲食。每人每天以攝取35~40種不同類別的食物為宜,包括有主食類、蔬菜類、水果類、肉魚豆蛋奶類及油脂類等,而且要經常變化種類。
最近,我見到一位臺灣著名的營養師,她提到的“全餐”的概念挺有價值,她很強調每餐要吃“全餐”,吃營養組合完整的“全餐”,即“主食(澱粉類食物)+菜類食物+蛋白質食物+ 油脂類”。用餐時要保證四大類食物攝取要全,吃“全餐”,中餐、晚餐看起來要容易些,早餐怎麼辦?她很強調早餐也要全餐,也要有米飯類、青菜類、蛋白質等,如果長期堅持,人會健康舒適。
“全餐”應該怎麼吃,每一類食物吃多少是有講究的:
主食包括五穀雜糧類和薯類,這類食物在“金字塔”的第一層,是每天都要適量攝取的,一般以300~500克為宜。五穀雜糧中,以全穀類如玉米、小米、糙米、燕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