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重新修復了這裡的一座宋代舊書院,邀請江南的學者開壇講學(估計如果進行電視轉播,就會和今天央視的《百家講壇》有些類似),自此興起探討學問與道德文化的運動。江南一些富有正義心、希望為國出力的學子云集東林書院,聲勢浩大,大家在這裡討論政治,抨擊政府(這是個危險訊號),希望政府能夠驅逐奸邪,廣開言路。
繆希雍在行醫的過程中,認識了好多東林黨人,由於自己也有一腔愛國熱情,所以很快,就和他們打成了一片。
現在有很多學者嘴冷,以諷刺古人為能事,在他們的嘴裡所有古代醫生向當時的學術中心靠攏的行為都被看成是附庸風雅,繆希雍和東林黨人的交往也被曖昧地說成是為了名聲,這裡我要給澄清一下。
第一,繆希雍的愛國熱情和東林黨人的思想特一致,大家一聊就成了哥們兒,他們都認為應該為國家做點什麼事兒,如果要是不考慮愛國,單純為了名聲和地位的話,那和東林黨人交往遠遠沒有和魏忠賢交往有好處。(當時有很多這樣的學者,直接奔了魏忠賢去了)
第二,和學術精英的交往是無可非議的,這點還真誰都別嫉妒,其實在和別的學科的學術精英交往的時候,往往特能開闊自己的思路,自己在本領域想了半天沒懂的事兒,人家其他領域的高手還真能給您一個新的思路,比如您現在交往的朋友都是各領域的院士,那您得到的益處絕對是不言而喻的,東林系當時集中了一些最優秀的學者,繆希雍樂於與其交往是當然的。
第三,如果是附庸風雅,那麼大可不必在東林黨被閹黨大清洗的時候,冒著生命問題營救東林人,因為當時明朝的政治那叫一個黑暗,魏忠賢對東林黨那是要斬盡殺絕,後期做一個東林黨人和在國民黨時期白區的地下黨沒大的區別,您說這要是為了名聲,犯得上拿自個兒的生命開玩笑嗎? 。。
3;繆希雍(21)
第四,很多學者認為,醫生在過去的地位很低,和學者交往是高攀,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這可就太誤會了,在宋以後醫者的地位不斷提高,其實到明清兩朝的時候,醫者的地位還真不錯了,這事兒醫史界一直有人不懂,總是拿個別的貶低醫生的話來說事兒,其實我們從醫案中可以看到,當時社會對醫生已經很尊敬了,夠不錯的了,還能怎麼著啊?您沒看見東林黨裡面的好多學者也熱衷於向繆希雍學習醫術,後來有的人乾脆成了繆希雍的弟子,還有若干人為繆希雍整理醫書,如果醫生地位特低,總是在巴結東林學子的話,那這種事兒您可就解釋不通了。
好了,不討論這些事了,讓我們看看繆希雍和東林黨人的交往故事吧。
再說一句,其實,繆希雍和東林學子們的交往完全是因為都有著一腔熱血,都有為百姓做事的志向。比如繆希雍最早認識的丁元薦。
要說起這位丁元薦,那我們可得好好地介紹一下。
這位丁元薦,字長孺,是長興人。他的父親曾任江西僉事,是個懂得醫學的人,這對丁元薦有一定的影響。丁元薦舉萬曆十四年進士。但這位丁元薦絕對是和繆希雍一個脾氣,都是疾惡如仇,我覺得甚至比繆希雍還火爆,他進了朝廷以後,一看到朝廷裡那些奸臣當道就火冒三丈,在別人都不敢開口噤若寒蟬的情況下,他卻毫無顧忌地不斷上書揭發,這麼說吧,我看他基本上就沒消停過,那年頭,您這麼做官哪兒成啊?結果是三天兩頭被貶,最後有人幫他計算了,說他“通籍四十年,前後服官不滿一載”,意思是檔案雖然在政府部門裡放著有四十年了,但真正當官的時間不到一年,當公務員混到了這個份上,實在是沒什麼好說的了。
以這種性格,我們的丁元薦同志有幸成為了魏忠賢閹黨眼中東林黨的大炮,必欲除之而後快,所以後來連他的官籍都給削了。
但是面對官場的失利,我們的丁同志根本就不在乎,就在繆希雍結束遊歷的那年(1587),丁元薦遇到了繆希雍。
丁元薦那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他很會觀察,他一看,嘿,這位繆希雍老兄不得了啊,只見這位老兄一身豪俠裝束,平時行醫不帶藥囊(戴著藥囊是為了賣藥),給人看病就直接寫藥方,結果療效特好(為人手書方,輒奇中),而且寫的藥方與別的醫生都不一樣,這些俗醫看不懂人家的方子,就經常詆譭繆希雍,但是碰到了疑難重症,卻惶惶不知所措,又來請繆希雍給診治。
再看這位繆希雍給人治病,往往是那種都要死了的人,他還能給治好(往往起死人),而且,治好之後,擼起袖子,自己感到無比痛快,都不需要患者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