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咳出血來,經常發燒,日輕夜重,人也消瘦得很嚴重,大家都說他患上了肺結核,這藥吃得可就海了去了,但毫無效果。也抱著試一試的心情找到了朱震亨,沒想到在使用了倒倉法之後,如此嚴重的病也好了,同時也“第二年得一子”。
請原諒,我是用輕鬆的口吻來敘述這個事情的,為了是使大家看得輕鬆。
實際上朱震亨在治療的時候是非常嚴謹的,在治療臨海的林兄時,朱震亨描述了自己最初在接觸到患者時,由於病情過於複雜,以至於他“計無所出”,就是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治療方法。
一般醫生在記錄自己治病的過程中都會寫自己如何神勇。直接描述自己“計無所出”的,只有朱震亨這樣的人才能做到。
在將自己的老師許文懿的多年宿疾治療好以後,朱震亨懸著已久的心終於放下。他回到自己的家裡,開始了作為一個醫生的生活。
風雨之路
實際上,在通常我們所見到的歷史記載中,古代的醫生的身影是很模糊的,因為記載很少。
我們所知道的醫生只是透過他們自己記錄的行醫的經驗和醫案等資料看到的。
真正研究歷史的人,可以從這些醫生的記錄中找到古代的人情風物。
我卻從這些記錄中看到了醫生這個人。
在這些醫案記載中,這些人物鮮活生動,個性迥然。
那麼,朱震亨是個怎樣的醫生呢?
由於療效卓著,到朱震亨家裡來診病的人非常多,同時邀診的人也很多。
古代的醫生診病是這樣進行的,可以到醫生的家裡、或者診室(城裡的醫生這樣的情況多些,比如清代蘇州的葉天士),有些重病,患者來不了,則會找個人通知醫生,請醫生到患者的家裡去診病,而實際上在廣大的鄉村,這樣的患者佔多數。
所以那個時候的醫生有三樣東西是不能少的,什麼呢?有紙燈——留著走夜路用的;油傘——防備在路上下雨的;藥箱——這個更不能少了,此三物俗稱醫家三寶。順便吹一下牛,我的外祖父就是位鄉村老中醫,他還有樣東西別人沒有——還不能這樣說,估計別的醫生也有,但是沒人記載下來,這個東西就是棍子,幹嗎的呢?打狼用的,因為山裡有野狼。 。 想看書來
2;朱丹溪(15)
醫生為了給遙遠山村的患者診病,必須翻山越嶺,難免與野狼遭遇。
朱震亨也是這樣診病的。
估計他的這三樣寶貝一定消耗得很快,因為他出診的頻率非常的高,“四方以疾迎候者無虛日”。
看到這句“四方以疾迎候者無虛日”,大家的心中一定會浮現出這樣一副畫面:就是一臺臺轎子停在朱震亨家豪華的大宅門前,朱震亨器宇軒昂地走出,然後坐上轎子到一家家去診病,這才是名醫嘛!
其實這就是您不瞭解朱震亨了,在他整個的生命裡,他都沒有住進豪華的大宅門,他穿的衣服極其簡樸,“僅取蔽體”而已,吃的是“藜羹粗飯”,是個典型的“清修苦節”的儒者形象,其簡樸的程度與宋朝說“不為良相,則為良醫”那句話的范仲淹家裡四個兒子穿一條像樣的褲子有一比。
朱震亨出去診病也沒有那麼氣派,是要救命去啊,哪裡有時間講氣派。
這種過程通常是患者家裡來人或者是託人捎信,有時候是半夜或者是凌晨來敲門,說:朱先生啊,浦江鎮鎮口的鄭先生病了,已經發狂七八天了,可能要不行了,您去幫忙看看吧。
於是朱震亨與拎藥箱的僕人就立刻在凌晨出發了。
僕人說:朱先生啊,早晨的霧氣涼啊,我們天亮再走吧。
朱震亨:不要拖延時間啦,患者處在痛苦中,那是度過一刻鐘都像一年一樣啊,我們怎能貪圖自己的安逸讓人家多受苦呢?(病者度刻如歲,而欲自逸耶?)
僕人:可是這霧氣真的涼啊,先生,您的身體能受得了嗎?
朱震亨:切幾片姜含在嘴裡,這樣我們就不會受涼氣了。
就這樣主僕二人嘴裡含著薑片,在充滿寒涼的霧氣的路上走著。
頭頂晨星還在閃爍,人們還都在沉睡,只有遠處的幾聲犬吠顯得蒼涼孤獨。
這是什麼樣的醫生呢?!
有的時候,聽人家說起誰病了,就仔細地問:是誰家病了啊?
路人甲:聽說東陽鎮的陳鐵匠的老婆病了,病得不輕啊。
朱震亨:為什麼不請大夫啊?
路人甲:嗨,一個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