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的時間我們才能做自己的事情養家餬口,男人打柴打獵,女人紡線幹家事,去山裡找東西,每天辛苦做事,半飢半飽就只是留著一口氣繼續給主人當奴隸罷了。”
趙興雅聽完這些有些明白了,做農活的時間一年也就是二百天左右,男人們都去主人的大田幹活了,哪裡能為自己留下時間種地。不過種菜這種事情,女人總可以做吧,養雞鴨也可以呀。她向石頭娘提出了這個問題,石頭娘搖搖頭說到:“菜地裡的菜籽,奴隸不準拿回家,否則剁掉手,我們就是吃爛菜葉也要用東西去換的。能挖到野菜的時候不要緊,我們都吃野菜和樹葉,到了冬天去主人的地窖裡拿些菜也是要付錢的。至於雞鴨,一來很貴,二來我們連人都養不起,還能有糧食養活雞鴨?其實我們家算是活得還不錯的,至少因為要撫養你,主人把這麼一處小院子給了我們住,地方大,又能遮風擋雨,不像那些自己蓋茅屋的人家一般可憐。”
聽石頭娘說完這一番話,趙興雅終於完成了給這個時代的標籤定義,向封建制度進化階段中的奴隸社會,沒有人權,也沒有財產保護機制,要想活得好就必須把自己變成統治階級的一份子。給曇嫵珍翻本的最好攻略就是先給自己變換身份,否則以後的做事情處處受制約。
成為貴族小姐就要透過崇公爵的首肯,說客只能是劉氏側夫人或者是大公子。大公子的力量直接卻不好用,倒是劉氏側夫人最有用,要打動劉氏側夫人就要有足夠的本事,趙興雅要準備充分之後再和她談談條件。先讓石頭一家成為對劉氏側夫人有用的人才行。
趙興雅的主意打定卻把事情先放在了積累財富,過好日子上面,她問石頭娘說到:“我們不種菜園子裡的菜,撒些野菜種子在後院吧,將來你和石頭爹除了服勞役,幹什麼活計也由著我安排,今年我就要讓你們過上穿粗棉布,吃黍糧米飯的日子。不知道石頭娘說圈塊野地種烏泥薯的事情怎麼操辦?”
石頭娘說到:“這邊的山和田都是崇公爵的,他手裡還有五千多國家奴隸進行耕種和紡織,深山上的土地種不出糧食,種些烏泥薯還是不錯的,主人家不管我們怎麼圈野地種,好多人家都在山邊上種些簡單的東西貼補家用。烏泥薯這種東西認地,種上兩年的地就不會再長了,非要隔上一年才會再收穫,所以各家都是換著地方種。我們都是看中了哪塊地就用柴火籬笆圍起來開荒,只要沒有野豬,野兔糟蹋,七分山地就能種出一個人半年的口糧,不過沒人會拿這個當全年的糧食,吃壞了腸胃,人會死的。我們家從前也圈過一畝山地,貼補些糧食。人口多的人家最多圈過三畝,圈多了沒空打理也浪費種子。”
趙興雅說到:“既然圈地了,就弄大些,除了種一點烏泥薯,還可以種些藍草,茜草之類的染料,如果還能種一些豆子之類的東西就更好了。那些東西不要你們大人操心,我想帶著一些小孩收拾。石頭爹和石頭娘以後可能要經常在外面跑動了,我們應該在山裡收拾出一個地方,悄悄染布賣,以後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石頭娘聽完趙興雅的話就高興地說到:“雅兒,我跟你想到一塊去了,等石頭爹忙完了劉側夫人那邊的活計,我們在山裡尋一個山洞,置辦染布的工具,悄悄在那邊幹活就行,我們的地也圈在附近掩人耳目。若是將來能在平民區找到合夥的人,讓他用錢砸鍾家,崇爵爺還是怕老爺的,要是老爺肯說一句話,雅兒你也許就會被認作大夫人的女兒。我們要是能跟著你,就算是一輩子做奴隸也是不要緊的。”
趙興雅說到:“鍾家的老爺是誰?大夫人的祖父還沒有死嗎?”
石頭娘說到:“老老爺前年就過世了,現在的老爺就是大夫人的父親,雖然因為一場變故只繼承到了候補子爵的位置,可他畢竟是大夫人的父親,大公子的外公,爵爺會給幾分面子。”
候補子爵?這又是什麼新鮮的名字,趙興雅覺得有必要問清楚,石頭娘便對她解釋到:“東越只能有七位子爵,可是有資格當子爵的人不少,列侯大人便幫他們排出了替補名單,按順序領受爵位。本來老爺是可以順利繼承老老爺爵位的,可惜老老爺去世的那一年,封地繳納的貢品不合格,結果列侯讓老爺補足之後繼承爵位。在爵爺的幫忙下,一個月之後老爺好不容易湊齊了剩餘的貢品,可朝廷卻不知道為了什麼繞過東越的列侯大人,從北齊指定了新的子爵來東越接受爵位,把鍾家的封地都收走了一大半。老爺現在算是第一替補子爵,只要有子爵犯錯就能重新恢復鍾家的位置。可子爵犯罪削爵的事情哪裡會年年有,老爺只好慢慢等了,他如今不過四十五歲,等不到就只能交給後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