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3/4 頁)
邊官員的分佈還是預料出錯了。這肅州和京城附近幾個縣縱然沒什麼官位高的,但肅州這位刺史可是破格上任拿著二品俸祿的國舅爺。區區一個縣主能擋得住他的覬覦之心麼?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然楊若兮也不會收到什麼加急信件了。
去年年底便有自稱肅州刺史府大總管的人送上拜帖要面見紅石縣主,被楊謹以楊若兮不在給回絕了過去;今年年初,這位大總管二度上門。且姿態擺得很高,聲稱這紅石縣乃是肅州的管轄,紅石縣應當向肅州繳納五成的稅金,否則肅州刺史將會封掉紅石縣在建中的那條官道。
那條被楊若兮命名“紅石路”的官道原本只是一條僅容一條馬車出入的小道。楊若兮想著今後紅石縣勢必要往綜合玉石之都發展,便花了大力氣整改了一番,順利的話今年年底便會成為一條可以和肅州到京城之間的大官道媲美,要是真的被人封掉的話別說是未來玉石之都,單是楊家投放在這條道路上的銀錢也是一筆旁人不敢想象的大數目。
為了對得起自家兩兄弟“謹慎”的名號。楊謹自己身上只有個秀才功名自然不敢擅作主張,只好著人往京城送了急信。
聽完這當中的周折,楊若兮也有些為難了。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她夠不上“強龍”,人家卻是實實在在的“地頭龍”。這要怎麼破?
“謹少爺,紅石縣有沒有什麼好點的大夫啊?”秦媽媽才不管楊若兮和楊謹兄妹倆都說些什麼,她只知道小姐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楊謹的長相很平凡,但那雙楊家人特有的鳳眸炯炯有神,一看就知道是個心中有溝壑的穩重型人才,也難怪被楊逸傑和楊思睿推崇備至。
聽秦媽媽焦急的問話下意識就仔細看了遍楊若兮的臉色,“若兮看上去臉色是不怎麼好?是趕路太急太累了嗎?”
“不是……”秦媽媽剛想開口說話,楊若兮便微微抬手,她只好閉上了嘴,沒敢繼續說話。
楊若兮這才對楊謹道:“只是有些小毛病,謹哥別擔心。倒是謹哥方才說來縣主府送拜帖的是肅州刺史府的大總管,不知道他送的帖子代表的是他自己還是肅州刺史?還有他說的那些要求,究竟是他的意思還是肅州刺史府的意思?”
前世就有不少中間階層吃拿卡要,難道順和朝還能免俗不成?
楊謹聞言細細想了一遍那位自稱嶽丁的總管言行舉止,一拍膝蓋:“我怎麼就沒發現這一點?他似乎從頭到尾都在說刺史的意思,卻是絲毫不提讓我們去刺史府詳談或是刺史府會派人前來接洽!還真是的,勞煩若兮新婚燕爾的走這麼一趟,真是該死。”
“謹哥說的什麼話!我在京城高榻暖枕,你卻是要在這兒忙得不可開交,已經是小妹的不是,要是再不來幫著分憂,回頭大伯和大伯母非得唸叨我一頓不可。”楊若兮環視了一圈徹底鳥槍換炮的縣主府,真真感嘆楊謹是勞苦功高。
“忙什麼忙,有小叔的信件在前找到的幾個大總管就能分擔不少的事情走;加上你運氣好,出佈告招來的人當中也是藏龍臥虎,感念你的收留,誰不是拿出了各自的家傳絕學。像你這座兩層樓石木結構的縣主府,我看啊,肅州刺史府也沒這麼氣派,也難怪人家覬覦了。”
楊謹此話絕非說笑,楊若兮當初在設計新縣城的時候便發現本地的石木資源非常優渥,開採瑪瑙後剩餘的殘料讓石匠整一整不就是挺好的建築材料嗎?水泥的設計配比她雖然不知道,可當年夏遠閒下來也曾經想過去開個廠礦什麼的,其中水泥廠的資料他也找過一些,放在櫃檯下面灰塵遍佈。這些籽料都被她留給了楊謹。
楊謹在馮陳楚衛四大總管的建議下在前來紅石縣投奔的人群中張貼布告,還真讓他找著不少各行各業的高人,許了紅石縣永久居民以及一套免費住房,並每月開工錢的重利簽下了一大摞的賣身契;其中便有好幾個泥瓦匠。
這些個泥瓦匠都來源於湖州的一次水災後,想著自己能住上結實的不會被水沖走的房屋自然不遺餘力,鼓搗了小半月就將水泥給弄了出來,第一個建成的便是這圍起來的三棟兩層小樓。
縣主府其實就是原本的紅石縣衙,除了將房屋換成了小樓,其餘的花園、亭臺並未做過多的變化,佈局很像楊若兮在後世見過的高檔農家樂,在順和朝自然是獨一份的氣派。
兄妹倆又說了許多關於紅石縣在建中的工程,目前最大的缺口依然是人力,這一點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的。
眼看著月上中天,秦媽媽都欲言又止的好幾遍,楊謹只好收了話頭提起了告辭,不過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