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1/4 頁)
沒有然後!莫天問猛的一搖頭,將這可怕的畫面從識海中驅除。要是就他們一家子,分析到此就打住了,扭頭就走!可畢竟是與人同行,大家聽說他在魔海遇險,還都顛顛的跑來營救,他還是很承情的。
這麼一尋思,也就不多說話了,看其他人準備怎麼辦。找出可行的辦法,他可以算一份。若是硬來蠻幹,他是打死都不會參與的。
莫天問心知,自己的情況和其他的散修全然不同。自己什麼都不缺,因此才謹小慎微。這種機會難得,其他的人多半不會放棄。
事實也是如此。看莫天問閉口不言,除了徐武,另外二徒一妾十分知趣,跟著都不說話。倒是其它人討論得熱火朝天。
“林道友,據你看這傳送陣一次能傳送幾人?我覺得明顯比望海城的法陣寬闊不少,應該可以一次傳送數人吧?”方鯤鵬沉吟良久,開始琢磨可行性的問題。
“不錯。”林生老眼一眨,對方鯤鵬的用意瞭然於胸,“據老夫估計,是雙人傳送陣。”
“妾身的意見也是一樣。”陳冰清緊接著附和。
田智也問了一句,“那麼,能否大致估計傳送的方向和距離?”
田老頭這一問代表了在場每個元嬰。這就是古陣的不確定性了。如果是當今建造的法陣,起點終點自然不難知曉。而古傳送陣無不是出現得奇詭,第一個嘗試者的風險往往難以估計。
弄得不好,傳送陣那頭是秘海中心處、化神期大妖的臥室。那就等同於把腦袋主動放進獸嘴無異。
田智這一問倒也不是一廂情願。如今修仙界的陣法大師雖然無法自己製造長距離傳送法陣,最核心的原因還不是不識原理。畢竟傳送類法陣的原理是相通的,只是距離遠近的不同,相對應的,距離越遠則構造越複雜,材料越稀有。
如今難以製造的最大難題其實在於材料。這類長距離傳送陣的主體材料,如今的修仙界根本就不認識,煉製更是無從談起。因此主體未損,還存在修復的可能。有參照物,大致瞭解符文排列組合,理論上確實可以判斷方向和距離。
林生思索一陣,又和陳冰清商量幾句才說道,“老夫慚愧。方向實難判斷,但距離大概一百五十萬裡至二百萬裡之間,這一點老夫有七八成的把握。”
這回輪到方鯤鵬和田智合計了。二人顯然是在作神識搜尋。足有一盞茶的功夫,方鯤鵬才開口說道,“在下久居海外,多年來雖說從未深入秘海,但邊緣地帶去過不只一次,相關的資訊也蒐集了不少,故而對秘海地理略有所知。我等如今所處的位置在萬靈海北端,因此這法陣到達的方向應是東或東南。二百萬裡範圍,還處於秘海邊緣。如不出在下所料,可能的地點有兩處。一處是秘海西北的無名海域。一處是秘海西部的怒海。這兩處靈氣普通,都非高階妖獸聚集之所。尤其是西北這一帶,據說靈氣極為稀薄,便是五級以上妖獸都不多的。”
方鯤鵬解釋得極為詳細。語意是面向所有人,目光卻停留在莫天問身上。
論修為,田智要高於莫天問。但在方鯤鵬眼中,莫天問初期時能擺脫中期修士追捕,眼下還露了一手滅殺頂階魔魂的神通,其戰力比自己的老兄弟高得多。而且別人一家五個元嬰,出不出手全是對方一句話的事情。因此方大修士其實最為看重的就是莫天問的態度。
莫天問心如明鏡。聽方鯤鵬煞費苦心一番解說,心中有些鬆動。沉默少頃,依然不太放心,此外也有藉機多瞭解秘海情勢的意思,“聽方兄的意思,這傳送陣到達的多半就是這怒海了。在下對秘海一無所知,不如請方兄索性將所知的秘海地理講解一二,也讓我等心中更為有底。”
方鯤鵬大喜,果然竹筒倒豆子的介紹起來。在他示意下,田智也多有補充。雖然依舊殘缺不全,莫天問仔細傾聽後還是頗有所獲。
第209章 誰的洞府
“秘海”,是如今的修仙界對東海深處的稱謂。有多大不清楚,有多少大妖不清楚,具體情形更不清楚。彷彿有一道無形而又頂天立地的隔絕大陣,將諾大海域遮掩得神秘莫測。
並非沒有大神通的高階修士前往查探。修仙者大多抱定“逆天修行”的宗旨,亡命之徒從來不缺。但對於秘海,海派修仙界卻是談虎色變。至少近幾千年來,還沒聽說過,有誰從秘海中帶回有用的資訊。
進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人都就此蒸發掉了,又哪裡來的資訊?
“七星海”,是方鯤鵬口中對秘海的叫法。據說秘海之中最大的島嶼有七座,狀如北斗,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