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不免還得為鄭秀中解說一番。
取自“鷹嘴獸”背脊處的精華,片為半透明的手掌大小薄片。先醃製半個時辰,再上炭火翻烤一刻鐘,隨後以先天真火如蘊丹一般再蘊上一刻鐘。其間諸多調料的使用和火候搭配不一而足。
鄭秀中腦子已經快不夠用了,這還沒完。玉碗還盛裝了仙凡結合的秘製蘸醬,另有一疊清洗乾淨的雪玉菜葉。莫天問笑容可掬先演示了一遍。他手捧一張菜葉,另一手凌空虛引,讓烤好的肉片飽蘸醬料,裹入菜葉中包捲成桶狀,口一張,整個塞入。
這是什麼吃法講究?看莫天問津津有味,鄭秀中依式照做。只感口中肉質鮮香極有嚼勁,滑而不膩,還有淡淡的山野氣息湧進鼻端。
“妙!大妙!”鄭秀中一時抓耳撓腮雙手齊舞,不時還被勸飲一杯花蜜現釀的靈酒,吃得好不舒爽。
莫天問煞費苦心的一番做作,作用相當明顯。鄭秀中開了眼界、飽了口福,連烤肉和靈酒的配方製法都笑納了,神情更是大為親近。飯後清談,莫天問輕而易舉就把話題引向了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卻不知鄭秀中也不傻,本來以為對方怕是要出什麼難題,一聽之下卻鬆了口氣。
話題是“玉”。
莫天問一進入龍珠湖,出於警惕就不斷留心身旁的事、物、人。他很快就有所發現。三位負責迎接的結丹修士,儒袍樣式不同,華麗程度不一,卻有一樣出奇相似:腰間都或多或少戴有玉佩。玉佩形制、色澤、大小雖然各不相同,但以他的眼光來看,玉質全是同種!這種玉給他的感覺很奇特,是以往未曾見過的品種,似乎還略微散發一些靈氣。
要知道,雖然忙於雜條和修煉,莫天問這些年從不曾中斷對儲靈玉符的研究和試驗。只要有機會,不論是修仙界還是世俗凡界,他收集起來用於分析的玉已不下百種之多!什麼紅玉青玉,黃玉白玉,暖玉冷玉,靈玉凡玉,能找著的通通弄來研究,玉方面的書籍同樣看得不少。
基本上看成習慣看出毛病了。有事沒事就往別人手上、腰上看。鄭家這三位很明顯的腰有玉佩,還是他沒見過的靈玉中的一種,他不關心才怪。鄭秀中一路攀談問起喜好,莫天問一時福至心靈,隨口就說喜愛收藏玉石。修士中這類喜好屬於偏門,卻也不是沒有,鄭秀中並未多想。
隨後在花廳,莫天問又在鄭驚天的身上看到了同一樣東西,品質更佳、體積更大,但質地仍然是同種無疑。莫天問本來並未抱多大希望,也就是一種習慣性的研究,卻是收穫了意外的驚喜。
“秀中老哥。小弟這人吧,其實很無趣。不貪杯,不好色,除了修煉就喜歡收集玉石。可惜凡玉很多,靈玉卻是極少。幾十年也沒收集多少,還經常為此苦惱,小弟自己都覺得自己有病。”莫天問一臉自怨自艾的說道。
“哪裡。老弟的喜好可是不俗,比老夫貪圖一張嘴那是高明多了。”鄭秀中連連搖手,毫不遲疑的突然解下腰間一塊黃色的龍形玉佩遞過來,“老哥我吃人嘴短。這玉佩雖說稀罕,只有我們龍珠湖才有,門中結丹以上修士才能擁有少量。但除了能稍聚靈氣,佩戴在身有醒腦提神作用外,也並不是什麼多值錢的東西。想必老弟喜愛,老夫就送與老弟好了。”
“特產?!還稍聚靈氣?!”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莫天問又驚又喜接過玉佩,卻並不全是假裝。仔細端詳一番問道,“秀中老哥。小弟除了收藏,還有研究的癖好。這玉質從所未見,不知其中奧妙,還請指教一二。當然,既然只有貴族高階修士方能佩戴,如果牽涉到什麼隱秘之類,就當小弟沒問。老哥千萬不要介意。”
鄭秀中嘿嘿一笑不以為意,隨即解說起來,還解說得很詳細。
金剛玉。龍珠湖數萬年獨特的地理、氣候等諸多演變的特產之一。玉質奇硬,甚至堅逾精鐵,故有“金剛玉”之稱。也不是龍珠湖哪裡都有,而且產量很少。據說是數千年前,族中修士照常例開發一塊接近乾涸的沼澤,無意間發現一處極小的靈氣茂盛的玉石礦脈。最初以為是靈石礦就上報了家族。幾番探查,發現只是普通的靈玉礦,產量也小,也就沒有太多費心思。
靈玉這類東西,修仙界不多,還是有一些。用世俗眼光看,上等的玉石已經很珍貴,還有靈氣,那自然珍稀之極。可以修仙者看來,玉不過是種裝飾,可有可無。這靈玉也就是能粘上些靈氣一段時間不散,還不如靈石來得簡單直接。一塊金剛玉雖然好看,卻還不如等大的下品靈石儲存的靈氣,更何況產量還這麼少。
鄭家在隨後的幾百年中,還是不時會有修士突發奇想,對金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