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頁)
續佔據萬湖宮原址,易名“萬道宮”。劍修一系另起爐灶建立山門,號稱“萬劍宮”。
分析來分析去,許思誠不禁愁眉深鎖。東西南北,還就丹霞山附近的吳北地區沒什麼大動靜。這也太不正常了!
吳北最大的宗門就只有丹陽門。丹陽門無意搞這類東東,即使有心也沒有那種實力。可到處鬧騰得很歡的散修怎麼不乾脆到吳北來圈地盤?那不比在別的地方和人拼命容易得多嘛?!
看不上?這更說不通。吳北雖非吳國最佳的靈地,那也是排名靠前的。靈山靈脈不少,丹藥方面的資源更是豐富,至少比吳西強得太多。
許思誠漸漸有些明悟。吳北地處三國交界,算是緩衝區域。一種可能是吳國修士不敢來佔,怕成為敵國來攻時第一個“頂雷”者。第二種可能是陳國或離國宗門已經在打攻吳的算盤,首站便是佔據吳北,並以此為根據。第三種可能更糟,那就是吳國一些勢力已經與敵國宗門達成默契,一旦陳、離來犯,立刻就能形成對吳國的夾攻合圍之勢!
無知就無畏。可許思誠頭腦靈活,不是無知之輩。這一分析,就分析得自己全身冒汗。一番冥思苦想,他做出了選擇:預留後路。見勢不妙立即走人。
此後的一段時間,張家所有的築基修士都忙得腳不粘地,還只知道執行,不清楚緣由。大批婦孺和物資首先搬往吳中希夷山一帶暫且安置。近幾十年在北地建立的不少商鋪縮小的縮小,關門的關門,多數都遷到了吳中和吳中以南地區。原本就較隱蔽的留下了一兩家,作收集情報之用。許思誠幾乎所有的積蓄都拿了出來,主要用在重新囤積靈草丹藥上面,以為不時之需。這類資源價格穩定,價值較高,攜帶也比靈石要輕快得多。
安排好這一切,張家忙張家的,許思誠重新回到外門,更加留心宗門的一切變化。他很擔心莫天問,不時的悄悄去問心湖對面的湖邊望上一會兒。轉眼過去了快一年的時間,洞府沒有絲毫變化。
許思誠如今在大量優質丹藥的推動下,剛剛晉階築期後期不久,對於凝結金丹他還是頗為關注的——他還原劑近百年壽元,說不定上天垂憐,也給他這個機會呢?
許思誠當年靠著上品丹築基都花了十個月,結丹是怎麼回事還是清楚的。一年沒有動靜很正常,哪怕他的偶像天資再高。兩年能順利出關就很難得了,就是三五年也不奇怪。
當然,越是看到丹陽門象死水一樣平靜,他就越是焦慮。這越說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除了想知道莫天問的看法,他與張家的未來,在他的計劃中都缺不了莫天問。許思誠希望絕處逢生,更希望帶領家族以此為契機長足發展,而洞府中的那位,他敬佩、信任、依賴,或許很快就將成為金丹高士,自己能力修為都不足,獨自成功的把握要小很多。
繼任掌門魏鏡,終於在接任週年的傳統禮節性聚會上,發出了第一道向外公開的丹陽門掌門諭令。這道諭令的內容無人驚奇,只是時機卻非常古怪。
魏鏡宣佈,立戰於野為少掌門。這種做法前例頗多有章可循。但是還沒有哪一任掌門在剛剛接位之初,如此短的時間內確認繼任人選。
欣喜之餘,戰於野懷著複雜的心情單獨拜見了魏鏡。對於這個時機,他同樣心存疑惑。
“於野,你不用有什麼顧慮。為師的想法簡單得很。你年輕,早早接手宗門事務有好處。老夫和葉師兄沒法比,元嬰早就不奢望了,可作為一任掌門,總應該為宗門做些什麼。因此老夫準備用剩下的時間,組織一批門中弟子,好好整理一下門中近千年來最新收集的各種丹方。如有可能就研究一二,哪怕留下一些心得供後人借鑑,也是好的。”魏鏡的言語很從容,戰於野除了感激,什麼破綻都沒發現。
戰於野無話可說。聊了些類似“保重身體”一類無關痛癢的話題便恭聲告退。魏鏡一路把這位少掌門送出府外,最後多說了一句,“於野。千萬不要讓為師失望。”
也許就是那麼隨便的一說。這類話魏鏡都不知道說過多少回。戰於野心裡卻是咯噔一下,生出了一種彷彿所有秘密全部曝光的感覺。剎那間卻答不上話來。
第97章 瞬間之悟
“啊!——”
一個三十餘歲模樣的俊朗男子先是嘴角抽搐,驀然發出驚懼的嚎叫,猛的睜眼在床榻上坐直了身軀。
此刻的他看上去全然不象一個結丹期的修士,而象膽小如鼠的世俗凡人,心虛的東張西望著。好半天,才發出沉重的呼氣聲。還好,是在自己的洞府,有禁制的封鎖,剛才那聲悽切的慘叫,不至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