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第2/4 頁)
您自己說的,不是我主動勞煩你。”
金爺爺:“我也該出去走動走動了。如果風小子在這裡,這麼有趣地事情他一定會和我爭著去的,趁他不在我去逛逛……你就在蕪城等我好了,西崑崙也會派來使者,我將他帶來見你,同時將雷神劍也借給你。”
“等你從西崑崙回來,離中秋也就不遠了,我還要去一趟濱海找風君子借黑如意。”
金爺爺:“你師父在人世間可好?”
“風流逍遙的很!……您知道他這人神念難及,我特意在他身邊地那隻茶壺下了靈引。可是前年他失手將紫氣紅雲靈菊砂摔碎了,搞得我對他的情況也不是很清楚。您說他會不會是故意的?”
金爺爺:“如果是有意的,他不會損壞忘情宮中的東西。如果是無意的,恐怕也不會這麼巧。我看當在有意無意之間,可能他的世間修行境界有所成而你我不知。”
守正真人為東崑崙使者,在兩崑崙大會前拜訪西崑崙。第一站是聞醉山仙府,他首先見了陶然客與崑崙仙境中各散修高人。隨後在陶然客陪同下拜訪了妙羽門,轉達了東崑崙的問候。最後在陶然客與妙羽門掌門羽靈的陪同下到了太道宗,在那裡受到了以周春為首地西崑崙眾修行高人的熱情接待。
西崑崙眾人雖然千年沒有行走世間,但一代神君正一祖師餘威無人不知,正一門掌門來訪,無論如何都要重視的。況且十年前守正真人一劍削平聞醉山,在場高手無不佩服,也自然不敢輕視。守正真人為兩崑崙立約大會而來,周春不論心裡怎麼想,面子上還要召集眾人以禮相待。
守正真人每到一處,談吐氣度盡顯絕世高人風範,同時禮數週全沒有半點驕狂,每談及兩崑崙之約,細述紅塵內外種種因由,卻不言崑崙仙境內事。這份差事還真只有他老人家最合適,和曦等人的火候還差點,就算以風君子的脾氣也夠嗆能做好。人老成精,不服不行!
周春、羽靈、陶然客等人與守正真人商定,中秋在聞醉山仙府外的峰頂平臺上“飲宴”,同時雙方主盟之人“論道”而定兩崑崙之約。與我以前設想的一樣,我與周春之間免不了有一場正面的交鋒。周春不會以我的想法立約,論道不會有結果只會起衝突,我要做的就是儘量將衝突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爭取一戰而定。
第十八卷 忘情篇 216回 清風聞仙醉,明月喚夢迴
《神遊》十八卷216回,終於只剩最後一回,本週日晚間一次釋出全書結局。我寫了十六個月,總共一百六十多萬字,醞釀的時間又要長得多。直到今天才敢相信我真的寫出來了!
在“自序”中曾說過“寫一部我自己想看又沒有看過的小說”,因此我一直是以既是作者也是讀者的態度去寫的。今天終於可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評一評自己這本書,我有一種感覺,欣賞它的人會很喜歡,不欣賞的人……我也無話可說。
縱觀全書,首先有一點要說,那就是本書的第一主角理所當然是風君子!抱歉我一直沒有挑明,但讀者完全可以看出來,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當有人質疑“主次不分”的時候,我在電腦後面偷笑。
至於以第一人稱出現的石野,他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文中所有的人和事以及思考感悟的過程。還有另一個“對立面”的人物七葉也很重要,他很複雜,不是一個單純的反派。這兩個人物形象與風君子一起構成了支撐全書立意的三角形支點。我知道這種寫法在網路文學中很不討巧,但這不是我所考慮中最重要的問題。
出於對傳統人文精髓的酷好,形而上的文化蘊意在書中也嘗試著描述。比如儒、禪、道三家的代表人物是三個重要的配角:唐老頭、法澄、守正真人。我沒有做太多的個人發揮,而是儘量追溯它們的原貌。例如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我甚至在書中將唐卿描寫為守正曾經的弟子。
風君子這個人身上寄託了我太多的理想與思考,以至於很多讀者說他是我自己的理想化身。我想透過寫這本書探索一種理想化的存在狀態,於是有了風君子這個人。說實話,石野這個人物的存在狀態是真正理想化的、超脫的,所以他才能作為一面鏡子。而風君子是不脫離現實的理想化寄託,因此他的地位更重要。
《神遊》的結局不會寫到石野與周春的一戰,因為那已經沒有必要。如果勉強去寫也不過是堆砌場面的畫蛇添足,有昭亭風葉決鬥在前就足夠了。
******
風君子十年前就告訴我要藉機當眾除了周春,我心裡也明白──除非我不想殺他,要出手就應是震懾天下的雷霆絕滅一擊。我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