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4/4 頁)
注1:朱熹在二程將《大學》、《中庸》從《禮記》中抽出改編的基礎上,又分章句註釋,並將自己所寫的一百三十四字補進《大學》原文。朱熹同時還對《論語》、《孟子》分別做了章句註釋,與他自己註釋的《大學》、《中庸》作成一套書於宋光宗昭熙元年(1190年)同時刊行。後人合稱為《四書章句集註》,這就是“四書”的由來。元朝恢復科舉之後,以《四書集註》試士子。從此,《四書集註》成為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明清科舉考八股,題必出自四書,朱熹的註釋是最重要的經義。
注2:朱、陸兩家是南宋時期義理學內部的兩個不同學派,由於觀點不同,兩家在學術問題上進行了長期的爭辯。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為了調和朱陸之分歧,由另一位著名學者呂祖謙發起,邀請了朱熹和陸九淵、陸九齡兄弟共四五人在信州鵝湖寺(今江西鉛山縣境內)集會,討論的主要問題是“為學之方”。這便是我國學術史上有名的“鵝湖之會”。
風君子一張嘴帶著哭聲道:“《論語》啊!我真的想不到中國讀書人會撕兒子手中的《論語》……他們可都是大學畢業,有高階職稱的知識分子。簡直是斯文掃地啊斯文掃地!”說著說著他居然哭出聲來,眼淚也流了下來。這小子今天是真傷心了,同時也是真喝醉了。
唐老頭嘆息一聲問了一句:“臭小子,你父親是不是叫風懷遠?”
風君子掛著眼淚答了一句:“是啊,你認識他?”
唐老頭:“認識,他是個很不錯的水利工程師。飛雲渡大橋就是他設計、建造的對不對?”
風君子:“是啊,那對於他來說是得意之作。可是對於蕪城,簡直是個荒誕的紀念碑!”風君子說話的時候哭聲未止,抽抽搭搭的,又端杯喝酒。
風懷遠這個名子我知道,飛雲渡大橋我也知道。但我以前不知道是風懷遠設計了飛雲渡大橋,張先生調查風君子的那份資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